【出處】《雲南中草藥》
【拼音名】Māo Hu Zǐ Huā
【別名】青刺尖、刺珠、小毛毛花(《雲南中草藥》)。
【來源】為白花菜科植物黔桂槌果籐的根皮或葉、花、果。秋季采收,曬乾或鮮用。
【原形態】蔓性灌木。單葉互生;矩圓形或倒卵形,長2~6厘米,寬1~2.5厘米,光滑,全緣;托葉鉤刺狀:花1~4朵腋生或側生;白色;雄蕊多數,長伸;子房有長柄。漿果,球形。
【生境分佈】生於曠野、河邊或疏林下。分佈雲南、貴州、廣西等地。
【性味】《雲南中草藥》:苦,寒。
【功能主治】
1《雲南中草藥》:根皮,清熱解毒。治扁桃體炎,牙痛,大瘡,痔瘡。
2《廣西植物名錄》:葉、花、果治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0.5~1兩。外用:搗敷。
【摘錄】《*辭典》
你可能也喜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