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唐本草》
【拼音名】Mu Xu Gēn
【別名】土黃耆(《食療本草》)。
【化學成份】紫苜蓿的根含糖類。根的分泌物中含氨基酸,其中有2-氨基己二酸及另二種未知氨基酸。
【藥理作用】南苜蓿的變種的根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較弱的抗菌作用,對大腸桿菌則無作用。
【性味】
苦,寒。
1《唐本草》:寒。
2蘇醫《中草藥手冊》:苦微澀,寒。
【功能主治】
清濕熱,利尿。治黃疸,尿路結石,夜盲。
1《唐本草》:主熱病煩滿,目黃赤,小便黃,酒疸,搗汁服一升,令人吐利即愈。
2《綱目》:搗汁煎飲,治砂石淋痛。
3蘇醫《中草藥手冊》:清熱利尿,退黃。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0.5~1兩;或搗汁。
【附方】
1治尿路結石:鮮苜蓿根,搗汁溫服,每次半茶杯,日服二次。(《吉林中草藥》)
2治黃疸,尿路結石:南苜蓿根五錢至一兩。水煎服。(蘇醫《中草藥手冊》)
【臨床應用】治療夜盲症:以新鮮南苜蓿根1兩,洗淨切碎煎湯,連渣服,每日1次。治療6例,4例痊癒,2例無效。
【摘錄】《*辭典》
你可能也喜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