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夢花以結香之名始載於明代王象晉《群芳譜》。清代陳淏子撰《花鏡》云:結香,俗名黃瑞香,干葉皆似瑞香,而枝甚柔韌,可綰結。花色鵝黃,比瑞香差長,亦與瑞香同時放,但花落後始生葉,而香大不如。所述當指本品而言。其花現時不少地區以之充密蒙花出售,實誤。
【拼音名】Menɡ Huā
【別名】黃瑞香、喜花、迎春花、打結花、夢冬花、雪裡開、蒙花、一身保暖、巖澤蘭、水菖花、蒙花珠、新蒙花、野蒙花。
【來源】
藥材基源:為瑞香科植物結香的花蕾。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Edgeworthia chrysantha Lindl.
采收和儲藏:冬末或初春花末開放時採摘花序,曬乾備用。
【原形態】結香 落葉灌木,高1-2m。小枝粗壯,常呈三叉狀分枝,棕紅色,具皮孔,被淡黃色或灰色絹狀長柔毛。葉互生而簇生於枝頂;橢圓狀長圓形至長圓狀倒披針形,長6-20cm,寬2-5cm,先端急尖,基部楔形,下延,上面被疏柔毛,下麵粉綠色,被長硬毛,全緣。頭狀花序;總苞片披針形,長可達3cm;總花梗粗,短;花黃色,芳香;花被筒狀,長10-12mm,外面有絹狀長柔毛,裂片4,花瓣狀平展;雄蕊8,2輪;子房橢圓形,先端被毛;花柱細長。核果卵形。花期3-4月,先時開花,果期約8月。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山坡、山谷林下及灌叢中。
資源分佈:分佈於河北、陝西、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河南、廣東、廣西、四川、雲南等地。或栽培。
【栽培】
生物學特性 喜溫和涼爽的氣候。在海拔500m以上山區種植,生長良好,在低海拔地區栽培,生長緩慢,植株矮小,開花花朵小,結實率低。以排水良好、土層疏鬆而肥沃的壤土栽培為宜。
栽培技術 用種子和分株繁殖。種子繁殖:隨采隨播。將種子均勻地撤播於苗床上,覆土2cm,澆水保濕。當苗高25-30cm時,按行株距30cm×30cm開穴,每穴栽1株。分株繁殖:將植株根部萌發的分櫱幼株挖出定植。踩緊,澆足定根水。
田間管理 幼苗高約5-7cm時,間苗,保持株距3-4cm。走植後至封行前,每年中耕除草3-4次。春、夏間施1次氮肥或復合肥,秋、冬追施1次堆肥或草木灰。追肥後進行培土。
病蟲害防治 葉斑病,發病初期葉片出現褐色病斑,可用l:1:100的波爾多液噴霧。
【性狀】
性狀鑒別 花蕾多數散生或由多數小花結成半圓球形的頭狀花序。直徑1.5-2cm,表面密被淡綠黃色、有光澤的絹絲狀毛茸。總苞片6-8枚,花梗粗糙,多彎曲呈鉤狀。單個花蕾呈短棒狀,長0.6-1cm,為單被花,筒狀,先端4裂。質脆,易碎。氣微,味淡。 以色新鮮、無雜質者為佳。
顯微鑒別 表面製片:花被下表皮、子房上部及花柱密被單細胞非腺毛,線形,微彎曲或平直,基部彎曲鉤狀,頂端漸尖,外壁平滑,壁厚,胞腔窄,長370-2050μm;毛老化後常在彎鉤處生一橫壁,由此脫落,基部留在表皮上;花被管狀部分上下表皮細胞多近似長方形,裂片表皮細胞為多角形,上表皮頂端部分表皮細胞呈乳頭狀;未見氣孔。柱頭表皮細胞呈絨毛狀;花粉囊內壁細胞長徑23-50μm,呈環狀加厚;花粉粒球形,外壁具顆粒狀突起,直徑10-40μm。
【化學成份】花含谷甾醇-3-O-6''-亞麻酰基-β-O-吡喃葡萄糖甙(sitosterol-3-O-6''-linolenoyl-β-D-glucopyrartoside),谷雜醇-3-O-6''-亞油酰基-β-D-吡喃葡萄糖甙(sitosterol-3-O-6''-linoleoyl-β-D-glucopyranoside),西瑞香素(daphnoretin)及東方小翅大蜢酮(grasshopperketone)。 根、莖含香豆精類化合物:結香素(edgeaorin),結香甙(edgeaoroside)A、B、C,繸狀芸香甙酯(rutarensin),檸檬油素(limettin),傘形花內酯(umbelliferone)及西瑞香素(daphnoretin)等。
【藥理作用】以正常大鼠為實驗對象,觀察單純外用花椒毒內酯(xanthotoxin)、傘形花內酯連續給藥7天,致骨髓細胞染色體畸變率相應各達2%及0.2%,呈顯著性差異。結合Uv-N輻照,給藥1星期,花椒毒內酯組致染色體畸變率為6.0%,傘形花內酯組為1.0%,治療2星期則分別為4%、2%,表明,在光化治療法中,花椒毒內酯外搽有明顯的致誘變毒性,而傘形花內酯具有明顯的抗誘變作用。
【性味】甘;平;無毒
【歸經】腎;肝經
【功能主治】滋養肝腎;明目消翳。主治夜盲;翳障;目赤流淚;羞明怕光;小兒疳眼;頭痛;失音;夜夢遺精。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15g;或研末。
【摘錄】《中華本草》
你可能也喜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