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本草圖經》
【拼音名】He Rou
【來源】為犬科動物貉的肉。
【原形態】
貉(《詩經》),又名:金毛獾(《醫林纂要》),狸。
形體似狐,但體小而粗。身長50~65厘米,尾長約25厘米,體重4~6公斤。吻及耳均短,兩頰部有蓬鬆的淡色長毛。四肢短。尾短而蓬鬆。頭部面頰兩側有明顯的八字形黑紋,吻部灰棕色。背棕灰色,略帶橘黃色,中央雜有黑色,從頭到尾有不顯著的黑色縱紋;體側灰黃或棕黃色;腹毛色淡;四肢淺黑或咖啡色;尾下面色淡。
棲於河谷、草原、河流附近樹林中,穴居。日伏夜出,行動不快,能攀登樹木。食性很雜,主要為魚、鼠類,亦食蝦、蟹、蛙,以及果類、穀類等植物性食物。
【生境分佈】分佈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山西、江蘇、安徽、江西、福建、浙江、湖南、廣東、廣西、雲南、四川等地。
【性味】
1《綱目》:甘,溫,無毒。
2《醫林纂要》:甘,平。
【功能主治】
1《本草圖經》:主治元藏虛劣及女子虛憊。
2《醫林纂要》:殺蟲治疳。
【摘錄】《*辭典》
你可能也喜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