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花

【出處】姚可成《食物本草》

【拼音名】Mei Gui Huā

【別名】徘徊花(《群芳諾》),筆頭花、湖花(《浙江中藥手冊》),刺玫花(《河北藥材》)。

【來源】為薔范科植物玫瑰初放的花。4~6月間,當花蕾將開放時分批採摘,用文火迅速烘乾。烘時將花攤放成薄層,花冠向下,使其最先乾燥,然後翻轉烘乾其餘部分。曬乾者,顏色和香氣均較差。

【原形態】

玫瑰(《群芳譜》)

直立灌木。高達2米。干粗壯,枝叢生,密生絨毛、腺毛及刺。單數羽狀復葉互生:小葉5~9片,橢圓形至橢圓狀倒卵形,長2~5厘米,寬1~2厘米,先端尖或鈍,基部圓形或闊楔形,邊緣有細鋸齒,上面暗綠色,無毛而起皺,下面蒼白色,被柔毛;葉柄生柔毛及刺;托葉附著於總葉柄,無鋸齒,邊緣有腺點。花單生或數朵簇生,直徑6~8厘米,單瓣或重瓣,紫色或白色;花梗短,有絨毛、腺毛及刺;花托及花萼具腺毛;萼片5,具長尾狀尖,直立,內面及邊緣有線狀毛;花瓣5;雄蕊多數,著生在萼筒邊緣的長盤上;雌蕊多數,包於壺狀花托底部。瘦果骨質,扁球形,暗橙紅色,直徑2~2.5厘米。花期5~6月。果期8~9月。

【生境分佈】常生於我國中部以至北部的低山叢林中。庭院或花園中多有栽培。主產於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四川、河北等地。

【性狀】乾燥花略成半球形或不規則團狀,直徑1.5~2厘米。花瓣密集,短而圓,色紫紅而鮮艷,中央為黃色花蕊,下部有綠色花萼,其先端分裂成5片。下端有膨大星球形的花托。質輕而脆。氣藶香濃郁,味微苦。以朵大、瓣厚、色紫、鮮艷、香氣濃者為佳。

【化學成份】

鮮花含揮發油(玫瑰油)約0.03%,主要成分為香茅醇、牻牛兒醇、橙花醇、丁香油酚、苯乙醇等。香茅醇含量可達60%,牻牛兒醇含量次於香茅醇,橙花醇為5~10%,丁香油酚和苯乙醇約各為1%。油又含壬醇、苯甲醇、芳樟醇、乙酸苯乙酯。此外,花尚含槲皮甙、苦味質、鞣質、脂肪油、有機酸(沒食子酸)、紅色素、黃色素、蠟質、β-胡蘿蔔素等。

果實含豐富的維生素C,糖類如葡萄糖、果糖、木糖、蔗糖,非揮發酸如檸檬酸、蘋果酸、奎寧酸等。黃酮類如槲皮素、異槲皮素等;又含多種色素如植物黃質、玉紅黃質番茄烴、γ-胡蘿蔔素等。

葉含異槲皮甙。

【藥理作用】玫瑰花水煎劑能解除口服銻劑的毒性(小鼠)。但僅以吐酒石口服法為限,且吐酒石的抗血吸蟲作用亦隨毒性解除而消失,據推測,此可能為玫瑰花改變了吐酒石的結構所致。玫瑰油對大鼠有促進膽汁分泌作用。

【炮製】揀去雜質,摘除花柄及蒂。

【性味】

甘微苦,溫.

1姚可成《食物本草》:味甘微苦,溫,無毒。

2《隨息居飲食譜》:甘辛,溫。

【歸經】《本草再新》:入肝、脾二經。

【功能主治】

理氣解郁,和血散瘀。治肝胃氣痛,新久風痺,吐血咯血,月經不調,赤白帶下,痢疾,乳癰,腫毒。

1姚可成《食物本草》:主利肺脾,益肝膽,辟邪惡之氣,食之芳香甘美,令人神爽。

2《藥性考》:行血破積,損傷瘀痛,浸酒飲。

3《綱目拾遺》:和血,行血,理氣。治風痺。

4《本草再新》:舒肝膽之郁氣,健脾降火。治腹中冷痛,胃脘積寒,兼能破血。

5《隨息居飲食譜》:調中活血,舒鬱結,辟穢,和肝。釀酒可消乳癖。

6《現代實用中藥》:用於婦人月經過多,赤白帶下及一般腸炎下痢等。

7《山東中藥》:治盱胃氣痛,噁心嘔吐,消化不良,洩瀉,口舌糜破,吐血,噤口痢。

8《泉州本草》:治肺病咳嗽痰血、吐血、咯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2錢;浸酒或熬膏。

【附方】

1治肝胃氣痛:玫瑰花陰乾,沖湯代茶服。(《綱目拾遺》)

2治肝郁吐血,月汛不調:玫瑰花蕊三百朵,初開者,去心蒂;新汲水砂銚內煎取濃汁,濾去渣,再煎,白冰糖一斤收膏,早晚開水沖服。瓷瓶密收,切勿洩氣。如專調經,可用紅糖收膏。(《飼鶴亭集方》玫瑰膏)

3治肺病咳嗽吐血:鮮玫瑰花搗汁燉冰糖服。(《泉州本草》)

4治新久風痺:玫瑰花(去淨蕊蒂,陰乾)三錢,紅花、全當歸各一錢。水煎去滓,好酒和服七劑。(《百草鏡》)

5治肝風頭痛:玫瑰花四至五朵,合蠶豆花三至四錢,泡開水代茶頻飲。(《泉州本草》)

6治噤口痢:玫瑰花陰乾煎服。(《綱目拾遺》)

7治乳癰初起,鬱症宜此:玫瑰花初開者,陰乾、燥者三十朵。去心蒂,陳酒煎,食後服。(《百草鏡》)

8治乳癰:玫瑰花七朵,母丁香七粒。無灰酒煎服。(《綱目拾遺》)

9治腫毒初起:玫瑰花去心蒂,焙為末一錢。好酒和服。(《百草鏡》)

【摘錄】《*辭典》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