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著名內科學家,在重症感染、胃腸和肝臟疾病等領域建樹頗豐,是中西醫結合治療多器官衰竭和肝纖維化以及早期肝硬化研究領域開創者之一。發起成立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開創了我國肝病領域對外學術交流的新局面。
王寶恩,男,1926年2月生,河北唐山人,中共黨員,大學本科學歷,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
194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現任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名譽院長、中西醫結合學系主任。先後擔任中華醫學會常務理事、內科學分會、消化學分會、肝病學分會主任委員,國際肝病學會、美國肝病學會會員及亞太肝病學會執行委員,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肝病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西醫結合急救醫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曾受聘於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客座教授。第二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教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013年被北京市衛生局、中醫局評為第二屆「首都國醫名師」。
王寶恩教授是我國著名的內科學家,他在重症感染、胃腸和肝臟疾病等領域建樹頗豐,是中西醫結合治療多器官衰竭和肝纖維化以及早期肝硬化研究領域的開創者之一。
一、用中醫中藥逆轉乙肝肝纖維化和早期肝硬化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目前,我國13億人口中乙肝表面抗原攜帶者有1.2億人,慢性肝炎患者超過3000萬人。這些患者中的25%~40%可能發展成肝纖維化、肝硬化或肝癌。多年來,醫學界一直探索、尋求對抗肝纖維化的治療方法,並試圖逆轉早期肝硬化。
王寶恩教授帶領課題組成員,歷經20餘年,躬耕不輟,運用現代醫學和分子生物學的方法研究中醫藥,突破了肝硬化不能逆轉的傳統觀念,首先提出並證明了中醫藥阻斷及逆轉肝硬化的新觀點,並根據傳統醫學理論和多年臨床經驗研製出「中藥復方制劑861合劑」,以雙盲隨機安慰劑對照方法進行治療並觀察治療前後肝臟病理學變化,早期肝硬化的逆轉率達到75%~82%。通過北京市科委重大科技項目「慢性乙型肝炎防治一體化」中「抗病毒及中藥抗纖維化改善慢性乙型肝炎長期預後的臨床研究」長達9年的研究,總結證明了西醫抗病毒加中藥抗纖維化療效優於單用中藥或西藥,為難以治療的慢性肝病開闢了新的治療途徑。此項工作先後獲得過衛生部、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二、感染性多臟器衰竭研究取得顯著成績。感染並發多臟器功能不全綜合征是臨床常見症,病死率高花費高,是急救醫學領域難題之一。他率領團隊經過20餘年的研究,提出了具有臨床指導意義的多髒衰分期診斷標準,1995年被全國危重病急救醫學學術會會議納入全國標準;繼而提出了該綜合征的主要中醫證型及其治療原則、方藥。根據這一標準進行早期干預和中西醫結合治療臟器功能不全綜合征,他和同仁們用心血挽救了數以百計的垂危生命,使該病的病死率由1985年前50%下降至90年代28.4%(國外同期為62.5%)。2002~2007年又通過北京市科委重大項目「MODS中西醫結合診治降低病死率研究」臨床觀察1087例重症感染並發MODS的病例,完善了中西醫結合診斷標準和診治方案,創製的治療感染性多臟器功能不全綜合征方劑通腑顆粒、芪參活血顆粒獲得了發明專利。
三、推動國內外學術交流。為了與國際學術界接軌,他與同行發起成立了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先後領導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組織了全國性有關肝纖維化、酒精性肝病專題的學術研討會,推動了這些領域的臨床、預防及科研工作。王寶恩開創了我國肝病領域對外學術交流的新局面,先後主持召開了首次世界華人肝病學術會議和三次大型國際肝病學術會議。
半個多世紀以來,他辛勤耕耘,銳意進取,在消化、肝病、急救醫學和中西醫結合領域的臨床與實驗研究方面,先後發表論文360餘篇,撰寫著作6部。作為主要完成人先後獲國家級及部級科研成果17項、北京市科研成果22項。從1978年至今已培養博士後研究生2名,博士34名、碩士29名。他的學生多次走上國際、國內學術講壇並獲獎,其中多人已經成為消化、肝病、感染急救等領域國內外知名的專家和學術帶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