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名】Nan Chuān Shēnɡ Ma
【別名】小升麻
【來源】
藥材基源:為毛茛科植物南川升麻的根莖。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imicifuga nanchuanensis Hsiao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採挖,洗淨,曬乾。
【原形態】南川升麻,多年生草本。莖直立,圓柱形,無毛。葉為一至三回三出復葉;葉柄長達22cm,近無毛;頂生小葉具長柄,卵形,長9-15cm,寬5.5-14.5cm,先端漸尖或急湖,基部心形或近圓形,側生小葉比頂生小葉波長 5-9.5cm,寬4-8.5cm,兩面無毛。復總狀花序有4-8分枝,分枝長3-14.5cm,花序軸和花梗密被灰色短柔毛;花兩性,小,直徑約4mm,花梗長3-4mm;苞片鑽形,長約1mm;萼片4-5,花瓣狀,白色,寬橢圓形或倒卵狀圓形,長3-4mm,寬2.5-3.2mm,時落;花瓣無;退化雄蕊橢圓形,長約3.8mm,寬約2.2mm,先端2淺裂,有2個白色附屬物;雄蕊多數,長4-7mm,花絲狹線形,花藥寬橢圓形,長約0.6mm;心皮3-5,長約1.5mm,具短柄,無毛或近無毛。蓇葖果,具柄。花期夏秋季。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山地。
資源分佈:分佈於四川南川一帶。
【性狀】
性狀鑒別,根莖呈不規則長條塊狀,多分枝,成結節狀,長6-13cm,直徑2-3.5cm。表面黑褐色,粗糙,上面有圓形空洞狀的莖基痕,直徑0.7-2cm,高0.5-2cm,內壁黑色,平坦,洞深;下面有堅硬的殘存鬚根。體實質堅,不易折斷,斷面不平坦,粉性,具放射狀紋理,木部黃綠色,鱗片狀,具裂隙;髓部黑褐色。氣微,味苦而稍澀。
顯微鑒別,根莖橫切面:後生皮層細胞1列,外壁木栓化增厚,有的外壁和垂周壁具乳頭狀增厚,突入細胞中。皮層寬,外側有的細胞壁螺狀彎曲。/中柱鞘纖維束類圓形。維管束達30個,環列,外韌型,韌皮部向外漸狹尖而偏斜;形成層明顯;木質部束寬度不一,略呈連珠狀,有的間斷,導管多2-10成群,很大向排列較整齊。身線寬17-29列細胞。髓部大,約占橫切面的1/2。薄壁細胞含澱粉粒。
粉末特徵:類白色。1.纖維管胞細長,長梭形或短紡錘形,末端長尖或斜尖,有的具二分叉,有的中部膨大或狹縮,直徑20-51μm,長146-500μm,壁厚3-7μm,木化,紋孔斜裂縫狀。2纖維紡錘形或梭形,末端圓鈍或稍斜尖,紋孔明顯。3.導管主為具緣紋孔導管,也有肉紋、梯紋、螺紋導管。4.後生皮層細胞黃棕色,表面觀長方形或多角形,壁稍厚,基下皮層細胞類長方形,垂周壁莫薄,螺狀彎曲。5.木薄壁細胞少見,紋孔圓點狀。6.澱粉粒單粒類圓形,直徑2-17μm,臍點多明顯,圓點狀;復粒由2-10分粒組成;另有半復粒,臍點2-3個。
【化學成份】根莖含升麻甙(cimicifugoside),咖啡酸二甲醚(caffeic acid dimethylether)及去甲升麻精(norcimifugin)。
【鑒別】理化鑒別,薄層色譜:按升麻薄層色譜項下方法進行,樣品液色譜中在一民對照品阿魏酸、咖啡酸、升麻素、咖啡酸二甲醚相應位置處,顯相同顏色斑點。
【性味】味甘;苦;性寒;小毒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疏風透疹;升陽舉陷。主治斑疹不透;咽喉腫痛;勞傷;中氣下陷;瀉痢下重;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9g;或浸酒。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