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救荒本草》
【拼音名】Ni Hu Cai
【別名】苦馬菜、牛插鼻(《質問本草》),石灰菜(《江蘇野生食用植物》),糯米菜、貓骨頭(《貴州草藥》)。
【來源】為菊科植物泥胡菜的全草。夏、秋採集,洗淨,曬乾。
【原形態】二年生草本,高30~80厘米,具肉質圓錐形的根。莖直立,具縱紋,光滑或有白色絲狀毛。基生葉具柄,倒披針狀橢圓形,長7~21厘米,羽狀分裂,先端裂片較大,三角形,有時3裂,兩側裂片7~8對,長橢圓狀倒披針形,下面有白色絲狀毛;中部葉橢圓形,先端漸尖,羽狀分裂,無柄;上部葉線狀披針形至線形。頭狀花序多數,總苞球形,長12~14毫米,寬18~22毫米;苞片5~8層,外層苞片卵形,中層苞片橢圓形,內層苞片線狀披針形,各層苞片背面尖端下具紫紅色雞冠狀小片1枚。管狀花紫紅色,長13~14毫米。瘦果橢圓形,長2.5毫米,具縱稜,冠毛白色,2列。花期5~6月。
【生境分佈】生於路旁荒地或水塘邊。我國分佈甚廣。
【性味】
苦,涼。
1《質問本草》:性寒。
2《貴州草藥》:性涼,味微苦。
3《河南中草藥手冊》:辛,平。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消腫祛瘀。治痔漏,癰腫疔瘡,外傷出血,骨折。
1《質問本草》:煎湯,洗大腸痔漏。
2《貴州草藥》:清熱解毒,祛瘀生肌。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5錢。外用:搗敷或煎水洗。
【附方】
1治各種瘡瘍:泥胡菜、蒲公英各一兩。水煎服。(《河南中草藥手冊》)
2治療瘡:糯米菜根、苧麻根、折耳根各適量,搗絨敷患處。
3治乳癰:糯米菜葉、蒲公英各適量。搗絨外敷。
4治刀傷出血:糯米菜葉適量。搗絨敷傷處。
5治骨折:糯米菜葉適量。搗絨包骨折處。(2方以下出《貴州草藥》)
【摘錄】《*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