檸檬葉

【出處】出自《生草藥性備要》

【拼音名】Ninɡ Menɡ Ye

【英文名】Lemon Leaf

【別名】黎檬、洋檸檬

【來源】

藥材基源:為芸香科植物黎檬Citrus limonia Osbeck或檸檬Citrus limon(L.)Burm.f.的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Citrus limonia Osbeck2.Citrus limon(L.)Burm.f.

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曬乾。

【原形態】

1.黎檬 常綠灌木,具硬刺。葉互生,葉柄短,有狹翼,頂端有節。葉片小,長圓形至橢圓狀長圓形,先端短銳尖或鈍,邊緣有鈍鋸齒。花單生或簇生於葉腋;萼5裂,杯狀;花瓣5,條狀長圓形,下部漸狹,外面淡紫色,內面白色;雄蕊20個以上;子房上部漸狹,8-10室,花柱大,脫落,每室有胚珠數個。柑果近圓形,先端有不發育的乳頭狀突起,長約4.5cm,寬約5cm,黃色至朱紅色,皮薄易剝,且有粘土味,瓤囊8-10瓣,味極酸。種子3-4顆,卵形。花期春季。

2.檸檬 與黎檬的主要區別為:本種果實為橢圓形。

【生境分佈】

1.原產亞洲。現我國南部多有栽培。

2.廣東有栽培。

【化學成份】黎檬的葉中含黃酮類、香豆精類,有機酸等。黃酮類中,有槲皮素(Quereetin)和根皮素(Phloretin)。香豆精類中;有傘形花內酯(Uipbelliferone)、東莨菪素(Scopo.letin)和馬栗樹皮素(Esculetin)。有機酸中,有阿魏酸(Fe-rulicacid)、p-香豆酸(p-Coumaric acid)、水揚酸(Salicy-1ic acid)、p-羥基苯乙酸(p-Hydroxyphenyl acetic acid)、芥子酸(SinaPic acid)、p-羥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 acid)、香莢蘭酸(Vanillic acid)、龍膽酸(Gentisicacid)和 o-香豆酸;還含香莢蘭醛(Vanillin)。以上各成分,主要均以結合形式存在,其中傘形花內酯、阿魏酸和水楊酸同時以少量的游離形式存在。葉中還含揮發油、維生素 C l19-232mg%和葉綠素a、葉綠素b、葉黃素(Lutein)、蝴蝶梅黃素(Violaxan-thin)等色素。

【性味】辛;甘;微苦;微溫

【歸經】肺;胃;大腸經

【功能主治】化痰止咳;理氣和胃;止瀉。主治咳喘痰多;氣滯腹脹;洩瀉。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

【各家論述】

1.《生草藥性備要》:止咳,化痰,開胃。辟腥甚佳。

2.《陸川本草》:行氣,止喘咳。治氣喘,咳嗽,腹脹,腹瀉。

3.《南寧市藥物誌》:行氣,驅風,祛痰,健胃。治咳嗽氣病。

【摘錄】《中華本草》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