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名】Nao Shā
【來源】藥材有紫硇砂和白硇砂兩種。紫硇砂為紫色食鹽,白硇砂為含氯化銨類的一種礦石,通常稱硇砂者一般指紫硇砂而言。全年可采,去雜質。白硇砂如由人工合成,其法:1.以氫氯酸與銨或銨的化合物作用而得;2.在氨水中加鐵板浸漬(大部分為氯化亞鐵)而得;3.索爾夫制鹼法之副產品;4.以氨水作用於氯化鈣而得。
【性狀】
紫硇砂(鹼硇砂、紅硇砂、藏腦、腦砂):為塊狀結晶體,多數呈立方形,大小不等,有稜角或凹凸不平,有明顯不規則小孔。表面暗紫色或紫紅色,稍有光澤,附有少量黃白色硫磺粉末。質重,以手摸之有涼感。堅而脆,斷面平滑光亮。臭氣濃,味鹹,可溶於水。
白硇砂(淡硇砂):為白色結晶體,呈粒狀,不規則狀或粉末狀,有光澤。易溶於水。臭微,味鹹而苦。
【炮製】白硇砂:砸成小塊,置沸水中溶化,沉澱後去沉渣,倒入瓷盆中加醋,隔水加熱蒸發,隨時將液面的白色浮霜撈出,置白紙上呈白色結晶狀,乾燥即得。(每白硇砂100斤,用醋50斤。)
【性味】鹹、苦、辛,溫。
【功能主治】
紫硇砂:軟件,消積,散瘀消腫。用於經閉,癌腫;外用治目翳胬肉,癰腫瘡毒。
白硇砂:化痰。用於咳嗽痰多。
【用法用量】均為1~3分。外用適量,研末或水化,點敷患處。
【注意】體虛無積熱者及孕婦忌服。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