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RHIZOMA ET RADIX BAPHICACANTHIS CUSIAE
【別名】大藍根、大青根
【來源】本品為爵床科植物馬藍Baphicacanthus cusia (Nees) Bremek. 的乾燥根莖及根。夏、秋兩季採挖,除去地上莖,洗淨、曬乾。
【性狀】本品根莖呈類圓形,多彎曲,有分枝,長10~30cm,直徑0.1~1cm。表面灰棕色,具細縱紋;節膨大,節上長有細根或莖殘基;外皮易剝落,呈藍灰色。質硬而脆,易折斷,斷面不平坦,皮部藍灰色,木部灰藍色至淡黃褐色,中央有髓。根粗細不一,彎曲有分枝,細根細長而柔韌。氣微,味淡。
【鑒別】
(1) 本品根莖的橫切面:木栓層為數列細胞,內含棕色物。皮層寬廣,外側為數列厚角細胞;內皮層明顯;可見石細胞。韌皮部較窄,韌皮纖維眾多。木質部寬廣。細胞均木化;導管單個或2~4個徑向排列,木射線寬廣。髓部細胞類圓形或多角形,偶見石細胞。薄壁細胞中含有橢圓形的鐘乳體。
(2) 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醇20ml,加熱回流1 小時,濾過。取濾液點於濾紙上,晾乾,置紫外光燈(365nm) 下觀察,顯紫紅色螢光。另取剩餘濾液,蒸乾,殘渣加冰醋酸1ml使溶解,加醋酐1ml及硫酸1滴,溶液漸變為黃、紅、紫、藍、墨綠色。
(3) 取本品粉末2g,加氯仿20ml,加熱回流1 小時,濾過,濾液濃縮至2ml,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靛藍、靛玉紅對照品,加氯仿製成每1ml 含靛藍和靛玉紅分別為1mg 和0.5mg 的混合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10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苯-氯仿-丙酮(5:4:1) 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立即在日光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藍色和紫紅色斑點。
【炮製】除去雜質,洗淨,潤透,切厚片,曬乾。
【性味】苦,寒。
【歸經】歸心、胃經。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涼血。用於溫病發斑,丹毒;流感,流腦。
【用法用量】9~15g。
【貯藏】置乾燥處,防霉,防蛀。
【摘錄】《中國藥典》
你可能也喜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