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出自《本草綱目》
【拼音名】Nǚ Zhēn Ye
【別名】冬青葉、土金剛葉、爆竹葉
【來源】
藥材基源:為木犀科植物女貞的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Ligustrum lucidum Ait.
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鮮用或曬乾。
【原形態】常綠灌木或喬木,高可達25m。樹皮灰褐色。枝黃褐色、灰色或紫紅色,圓柱形,疏生圓形或長圓形皮孔。單葉對生;葉柄長1-3cm,上面具溝;葉片革質,卵形、長卵形或橢圓形至寬橢圓形,長6-17cm,寬3-8cm,先端銳尖至漸尖或鈍,基部圓形,有時寬楔形或漸狹。圓錐花序頂生,長8-20cm,寬8-25cm;花序梗長達3cm;花序基部苞片常與葉同型,小苞片披針形或線形,凋落;花無梗或近無梗;花萼無毛,長1.5-2mm,齒不明顯或近截形;花冠長4-5mm,裂片長2-2.5mm,反折;花絲長1.5-3mm,花藥長圓形,長1-1.5mm;花柱長1.5-2mm,柱頭棒狀。果腎形或近腎形,長7-10mm,逕4-6mm,深藍黑色,成熟時呈紅黑色,被白粉。花期5-7月,果期7月至翌年5月。
【生境分佈】分佈於陝西、甘肅及長江以南各地。
【化學成份】女貞葉含齊墩果酸(oleanolic acid),對一羥基苯乙醇(p-hydroxyphenylethyl alcohol),大波斯菊甙(cosmossin),木(木犀)草素-7-葡萄糖甙(luteolin-7-glucoside)[1],及丁香甙(syrin-gin)[2],熊果酸(ursolic acid)[3]。
【藥理作用】用其鮮葉與干青蒿製成針劑,體外實驗表明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大腸桿菌皆有抑製作用(試管法、平板法),其有效成分可能是丁香甙、鞣酸和青蒿的結合物。肌注後能很好的吸收,無明顯毒性(兔、人)。
【性味】苦;性涼
【功能主治】清熱明目,解毒散瘀;消腫止咳。主頭目昏痛;風熱赤眼;口舌生瘡;牙齦腫痛;瘡腫潰爛,水火燙傷;肺熱咳嗽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g。外用:適量,搗敷;或絞汁含漱;熬膏塗或點眼。
【各家論述】1.《綱目》:除風散血,消腫定痛。治頭目昏痛,諸惡瘡腫,瘍瘡潰爛,久者以水煮,乘熱貼之,頻頻換易,米醋煮亦可。口舌生瘡,舌腫脹出,搗汁含浸吐涎。2.《貴州民間方藥集》:外敷止因傷出血,消炎消腫,治湯火傷。內服可止咳嗽,止吐血。
【摘錄】《中華本草》
你可能也喜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