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貴州草藥》
【拼音名】Niǔ Zǐ Cai
【來源】為桔梗科植物扭子菜的全草。夏、秋采收。
【原形態】
扭子菜,又名:異鍾花。
纖細匍匐狀草本,長20~40厘米。莖綠色,纖細,逕約2毫米,具縱稜,有分枝。3小葉聚生,有短柄,中間的葉片較大,柄亦較長;葉片卵形,長5~10毫米,寬4~9毫米,先端尖,基部圓形或闊楔形,邊緣有粗鋸齒。花小,長約5毫米,腋生,無柄;萼5裂,裂片近三角形,復3裂,基部與子房貼生;花冠白色,或淡紫色,5裂,子房半下位。蒴果。
【生境分佈】生於山野路旁潮濕地。分佈貴州、雲南等地。
【性味】微甘、涼。
【功能主治】清熱止咳。
【附方】
1治咳嗽:扭子菜一兩,煨水服。
2退高燒:扭子菜一把,煨水服。
3治白口瘡或口匿:扭子菜適量,搗絨,兌淘米水,用棉花蘸水洗口腔。
【摘錄】《*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