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本草經集注》
【拼音名】Penɡ Qi
【別名】螃蜞(《集韻》)
【來源】為方蟹科動物無齒相手蟹或其同屬近緣動物的肉、內臟和脂肪。
【原形態】全體被堅硬的甲殼。頭胸甲長約3.8厘米,寬約4.4厘米;四方形。額寬大,大於頭胸甲寬度的1/2,前緣中部有較寬的凹陷,額後部有4個並立的突起。眼具短柄,能活動;外眼窩齒呈三角形,背眼窩緣光滑,甚凹陷。側緣具光滑隆線,無齒。螯足1對,長節背緣近末端處具一刺;掌節外側面具鱗形顆粒,背緣具1條顆粒隆線。步足4對,密具長短不等的硬剛毛。腹部退化,雌雄異形,雄者呈三角形,雌者圓形。
【生境分佈】生活於河流泥灘上,穴居河岸或田埂。分佈遼東半島、江蘇、福建、台灣、廣東等地。
【化學成份】體內脂肪含量,隨季節而變化。10月份因經繁殖消耗,含量較低,以後漸增,至12月底達到最高值,冬眠後又逐漸減少。4月份漸漸增加。5月份因經繁殖,又降到極低。在整個越冬期,雌者脂肪量常高於雄者,繁殖以後,始趨於接近。血鈣(未換殼時溈75毫克%。
【性味】
1《本草拾遺》:有小毒。
2《綱目》:鹹,冷,有毒。
【功能主治】
1《本草拾遺》:膏:主治濕癬、疽瘡不瘥者,塗之。
2《本草求原》:解河豚毒。
【摘錄】《*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