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泉州本草》
【拼音名】Penɡ Lai Cǎo
【別名】苦舌草(《廣州植物誌》),鳳梨草、旺梨草(《泉州本草》),雷公錘草(《福建中草藥》)。
【來源】為馬鞭草科植物過江籐的全草。夏、秋采收,鮮用或曬乾。
【原形態】一年生匍匐草本,長15~90厘米。莖分枝,被小粗毛,節上生根。葉對生;近無柄;倒卵形,長1~2.5厘米,先端鈍或渾圓,基部楔尖,邊緣在中部以上有利齒。穗狀花序卵形或圓柱形,極稠密,長1~2.5厘米,寬約6毫米;花序柄直立,腋生,長2~6厘米;苞片卵形或倒卵形;萼小,2裂;花冠長約3毫米,粉紅色,管柔弱,肢2唇形,擴展;雄蕊4,2長2短,內藏,著生於花冠管中部;子房2室。果實直徑不及2毫米。花期夏季至冬季。
【生境分佈】生於田邊、堤岸。分佈廣東、廣西、福建、江西、湖北、雲南、貴州、四川等地。
【化學成份】全草含黃酮成分過江籐素、β-谷甾醇葡萄糖甙和豆甾醇葡萄糖甙。又含過江籐定A、過汪籐定B。
【性味】
1《泉州本草》:味酸甘微苦,性寒,無毒。
2《福建中草藥》:微苦辛,平。
【歸經】《泉州本草》:入肺、心、小腸諸經。
【功能主治】
祛風,清熱,消腫,解毒。治咽痛乳蛾,癰疽腫毒,熱痢,淋病,牙疳,帶狀皰疹。
1《國藥的藥理學》:消腫止痛。內服治月經不順及淋病。
2《泉州本草》:清熱,祛風,解毒。治癰疽腫毒,咽喉腫痛,熱痢,瘋狗咬傷等證。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鮮者1~2兩,或搗汁。外用:搗敷。
【附方】
1治咽喉紅腫或單雙喉蛾:鮮蓬萊草每次一兩,搗汁內服,症重者次日再服。
2治癰疽腫毒:鮮蓬萊草合飯粒搗敷患處。
3治瘋狗咬傷:鮮蓬萊草二兩。搗爛絞汁泡酒服,渣敷患處,以傷癒為度。(1方以下出《泉州本草》)
4治牙疳:鮮過江籐二兩,鴨蛋一個。水燉服。
5治口角療:鮮過江籐加烏糖少許,搗爛外敷。
6治帶狀皰疹:鮮過江籐搗爛取汁,調些雄黃末敷患處。
7治痢疾:鮮過江籐四兩。水煎服;或搗爛絞汁,調糖或蜜溫服。(4方以下出《福建中草藥》)
【摘錄】《*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