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四川常用中草藥》
【拼音名】Panɡ Xie Jiǎo
【來源】為燈芯草科植物扁桿燈芯草的全草。夏季采收,曬乾。
【原形態】多年生草本,高20~40厘米。根莖短,白色,鬚根多數。莖扁平,2~3叢生,直立,翼狀二銳稜。葉互生;長劍狀線形,扁平,長8~15厘米,寬1.5~3毫米,先端漸銳尖,全緣;葉鞘不聯合。聚傘花序叢生莖頂;總苞片葉狀;小花聚成球狀,花疏生,星狀,直徑1~1.4厘米;花被片6,披針形,綠色或帶赤褐色,先端銳尖,等長;雄蕊3,花藥長橢圓形,花絲短;子房3室,胚珠多數。蒴果三稜狀柱形,3瓣裂。種子倒卵形,長約0.6毫米。花期4~5月。果期5~6月。
【生境分佈】生於低山丘陵的水田邊、溪溝或小河邊潤濕草叢中。分佈於四川。
【性味】苦,涼。
【功能主治】清熱,消食,利尿。治宿食內停,小便赤熱。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2兩。
【摘錄】《*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