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出自《福建中草藥》
【拼音名】Qianɡ Cǎo Gēn
【別名】田薯、白石薯、軟骨百薯、石薯、指甲薯、細葉貫菜子、水蘿蔔
【來源】
藥材基源:為蕁麻科植物牆草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arietaria micrantha Ledeb.[P.debils Forst.Var.Micrantha(Ledeb.)Wedd.〕
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收,多為鮮用。
【原形態】一年生草本,長5-30cm。莖肉質,細弱,近直立或平臥,生柔毛,多分枝,稀不分枝。葉互生;葉柄細,長0.2-1.5cm;葉片卵形或狹卵形,長0.5-3cm,寬0.3-2cm,先端微尖,基部寬楔形或圓形,全綠,兩面疏生短毛,鐘乳體點狀;基生脈3條。花雜性,有短柄,1或數朵生於葉腋;苞片狹披針形;兩性花直徑約1mm,花被片4,狹橢圓形,雄蕊4,與花被片對生;雌花花被片4,合生至中部。瘦果卵形而扁,長約1mm,光滑,黑褐色。花期7-8月,果期8-9月。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700-3500m的山坡陰濕處或石隙間。
資源分佈:分佈於東北、華北及陝西、甘肅、青海、福建、湖北、湖南、四川、雲南、西藏等地。
【性味】味苦;酸;性平
【歸經】肝經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消腫;拔膠。主治癰疽療癤;乳腺炎;睪丸炎;深部膿腫;多發性膿腫;禿瘡。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附方】1治癰疽疔癤: 牆草鮮根,搗爛調蜜攤在消毒紗布上,敷患處。2治足底挫傷瘀血或膿腫(俗名重底): 牆草根、蔥頭、石灰同搗爛,敷患處。 (性味以下出《福建中草藥》)3治背癰,禿瘡,睪丸炎,膿瘍: 牆草鮮根一兩。水煎服。(《實用中草藥》)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