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出自《湖南藥物誌》。
【拼音名】Qīnɡ Sī Lonɡ
【英文名】all-grass of Thickroot Nettle
【別名】陰痧草、曬不死、陽痧草、地松杉、地青松杉、杉松蘭
【來源】
藥材基源:為石杉科植物閩浙石松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hlegmariurus mingcheensis Ching[Lycopodium mincheense Ching]
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收,去淨泥土、雜質,曬乾或鮮用。
【原形態】哈氏石松,常綠多年生附生草本,高6-16cm。莖叢生,直立或彎曲,上部莖2歧分枝。葉革質,螺旋狀排列,披針形,長1-1.5cm,寬0.1-0.2cm,先端尖鈍,基部楔形,有光澤,全緣,中脈明顯,側脈不明顯;無柄。孢子葉較小,生於枝的上部,與營養葉同形。孢子囊腎形,單生於葉背面近基部處。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附生於林下樹幹或岩石上。
資源分佈:分佈於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等地。
【性味】苦;寒;無毒
【功能主治】清熱破血;消腫止痛;解毒。主治高熱;頭痛;咳嗽;洩瀉;腫毒;頭虱。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5-15g。外用:適量,搗敷。
【注意】根多食易引起反胃。
【摘錄】《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
你可能也喜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