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江蘇藥材志》
【拼音名】Qiā Bu Qi
【來源】為豆科植物細梗胡枝子的全草。
【原形態】小灌木,高50~100厘米。枝條四散,小枝纖弱,有條紋,被有絨毛。托葉呈硬毛狀,宿存;3出復葉,小葉卵形或卵狀矩圓形,長1~1.5厘米,闊7~9毫米,先端鈍,有短尖,基部圓形,邊緣微卷,背面有伏貼白毛,近革質。總狀花序腋生,總花柄細,毛髮狀;苞片披針形;花小,開展;花萼鍾形,5深裂,裂片披針形;花冠蝶形,白色或微呈黃色,旗瓣寬大,基部有紫斑,較龍骨瓣為短;雄蕊10,2體;子房上位,花柱內曲,柱頭小,頂生。莢果圓形,長常不超出萼片。花期7~9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佈】生於路旁,山坡叢林中。分佈我國南部、中部及華北等地。
【功能主治】
1《江蘇藥材志》:治瘧疾。
2蘇醫《中草藥手冊》:治中暑。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0.5~1兩。
【摘錄】《*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