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苦荬

【出處】《本草圖經》

【拼音名】Shuǐ Kǔ Mǎi

【別名】半邊山,謝婆菜(《本草圖經》),水萵苣,水菠菜(《救荒本草》),大仙桃草(《南京民間藥草》),水仙桃草(《貴州民間方藥集》),仙桃草、鴨兒草、蟲蟲草(《四川中藥志》),仙人對座草(《中國藥植圖鑒》),水對葉蓮、水澤蘭(《貴州草藥》),蚊子草、蚧蛙草、接骨桃、水上浮萍、水波浪、水窩窩、芒種草、二代草(《陝西中草藥》)。

【來源】為玄參科植物水苦荬的全草。春、夏采收。

【原形態】

一年或二年生草本,全體無毛,或於花柄及苞片上稍有細小腺狀毛。莖直立,高25~90厘米,富肉質,中空,有時基部略傾斜。葉對生;長圓狀披針形或長圓狀卵圓形,長4~7厘米,寬8~15毫米,先端圓鈍或尖銳,全緣或具波狀齒,基部呈耳廓狀微抱莖上;無柄。總狀花序腋生,長5~15厘米;苞片橢圓形,細小,互生;花有柄;花萼4裂,裂片狹長橢圓形,先端鈍;花冠淡紫色或白色,具淡紫色的線條;雄蕊2,突出;雌蕊1,子房上位,花柱1枚,柱頭頭狀。蒴果近圓形,先端微凹,長度略大於寬度,常有小蟲寄生,寄生後果實常膨大成圓球形。果實內藏多數細小的種子,長圓形,扁平;無毛。花期4~6月。

本植物的根(水苦荬根)、果實或帶有蟲癭的果實(水苦荬果實)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生境分佈】生長於水田或溪邊。分佈河北、江蘇、安徽、浙江、四川、雲南、廣西、廣東等地。

【性味】

苦,涼。

1《救荒本草》:葉:味微苦,性寒。

2《四川中藥志》:性寒,味苦,無毒。

3《貴州草藥》:性平,味甘。

【功能主治】

清熱利濕,止血化瘀。治感冒,喉痛,勞傷咳血,痢疾,血淋,月經不調,疝氣,疔瘡,跌打損傷。

1《貴州民間方藥集》:解熱利尿。

2《四川中藥志》:治跌打損傷,勞傷咳血,咳嗽,虛弱及疝氣。

3《貴州草藥》:和血止痛,通經止血。治吐血,經閉,跌打紅腫。

4《陝西中草藥》:止血,止痛,活血消腫,清熱利尿,降血壓。治咯血,風濕痛,胃痛,跌打損傷,骨折,癤癰,無名腫毒,痛經,月經不調,咽喉腫痛,高血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5錢;或研末沖服。外用:搗敷或研末吹喉。

【附方】

1治婦女產後感冒:水苦荬煎水,加紅糖服。(《南京民間藥草》)

2治閉經:水仙桃草一兩,血巴木根一兩。泡酒溫服。(《貴州草藥》)

3治小兒疝氣(睡後能自行收進者):仙桃草五錢,雙腎草、八月瓜根、小茴香根各一錢。煎水,煮耢糟服。(《重慶草藥》)

4治喉蛾:水萵苣菜,陰乾,研成細末,吹入喉內。(《貴州民間方藥集》)

5治跌打損傷,癆傷咳嗽,腰痛,下部出汗(俗稱燒檔):仙桃草,磨粉,兌酒,每次一至二錢。(《四川中藥志》)

6治癰腫、無名腫毒:水仙桃草、蒲公英各適量共搗爛外敷;或本品配獨角蓮、生地,加雞蛋清搗如泥狀,外敷患處。(《陝西中草藥》)

【摘錄】《*辭典》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