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出自《本草綱目》
【拼音名】Shi Gēn
【別名】狐柿子根皮、柿於根
【來源】
藥材基源:為柿科植物柿的根或根皮。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Diospyros kaki Thunb.
采收和儲藏:9-10月採挖,洗淨;鮮用或曬乾。
【原形態】落葉大喬木,高達14m。樹皮深灰色至灰黑色,長方塊狀開裂;枝開展,有深棕色皮孔,嫩枝有柔毛。單葉互生;葉柄長8-20mm;葉片卵狀橢圓形至倒卵形或近圓形,長5-18cm,寬2.8-9cm,先端漸尖或鈍,基部闊楔形,全緣,上面深綠色,主脈生柔毛,下面淡綠色,有短柔毛,沿脈密被褐色絨毛。花雜性,雄花成聚傘花序,雌花單生葉腋;總花梗長約5mm,有微小苞片;花萼下部短筒狀,4裂,內面有毛;花冠黃白色,鍾形,4裂;雄蕊在雄花中16枚,在兩性花中8-16枚,雌花有8枚退化雄蕊;子房上位,8室,花柱自基部分離。漿果形狀種種,多為卵圓球形,直徑3.5-8cm,橙黃色或鮮黃色,基部有宿存萼片。種子褐色,橢圓形。花期5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佈】多為栽培種。分佈於華東、中南及遼寧、河北、山西、陝西、甘肅、台灣等地。
【化學成份】根含3-甲氧基-7-甲基-胡桃葉醌(3-methoxy-7-methyl-juglone)和新柿醌(neodiospyrin),此外還有強心甙、蒽甙、皂甙反應,並含鞣質、澱粉[1]。
【性味】澀;性平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主治血崩;血痢;痔瘡;蜘蛛背。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0-60h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各家論述】
1.《綱目》:治血崩,血痢,下血。
2.《民間常用草藥彙編》:清熱涼血。治吐血,痔瘡。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