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本經》
【拼音名】Shi Lonɡ Rui
【別名】苦堇(《爾雅》),水堇、姜苔,水姜苔(《吳普本草》),堇葵(《爾雅》郭璞注),彭根(《別錄》),鶻孫頭草(《履巉巖本草》),胡椒菜(《救荒本草》),鬼見愁(《植物名實圖考長編》),野堇菜、黃花菜(《廣西中藥志》),雞腳爬草(蘇醫《中草藥手冊》),小水楊梅、清香草(《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來源】為毛茛科植物石龍芮的全草。
【原形態】
一年生草本,全株幾無毛,多枝,地下有白色鬚根。莖粗壯,高15~60厘米。根生葉叢生,有柄,單葉3深裂,圓形、腎臟形或心臟形,長3~4厘米,寬1.2~4厘米,基部廣心形,側裂片2裂,中裂片楔形,鈍頭,邊緣淺裂,且有鈍粗齒牙;莖葉互生,基部膜質,擴大,通常3全裂,裂片狹窄不分裂或3裂,鈍頭;最上部葉幾無柄,裂片矩圓線形,有光澤,無毛。春時上部多分枝,上生黃色小花;花徑6~8毫米;萼片5,外面帶微毛,花時反捲;花瓣5,與萼片等長,平開,倒卵形,有光彩,基部有1小鱗片;雄蕊與雌蕊均多數,藥呈長橢圓形,子房細小。聚合果橢圓形乃至長橢圓狀圓柱形,花托長7~12毫米,無毛或散生白毛,瘦果多數,廣卵圓形,無毛,長1~1.2厘米,花柱甚短。花期3~6月。
本植物的果實(石龍芮子)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生境分佈】生於潮濕地區、水邊,甚至生於水中。我國南北各地皆有分佈。
【化學成份】含毛茛甙、原白頭翁素,和原白頭翁素的穩定的二聚物白頭翁素。又含膽鹼、生物鹼、不飽和甾醇、沒食子酚鞣質、黃酮類,以及多種色胺衍生物,其中有5-羥色胺。此外尚有二種性質不明的抗5-羥色胺物質。
【性味】
苦辛,寒,有毒。
1《綱目》:甘,寒,無毒。微辛苦澀。
2姚可成《食物本草》:味甘,寒,有小毒。
3《廣西中藥志》:味微辛,性溫,有毒。
【功能主治】
治癰癤腫毒,瘰疬結核,瘧疾,下肢潰瘍。(子)風濕寒痺,補腎明目;(葉)前癰腫毒瘡,下瘀血,止霍亂。
1《唐本事》:《別錄》云:主毒腫癰癤瘡,蛔蟲,齒齲。搗汁,洗馬毒瘡,並服之,又塗蛇蠍毒及癰腫。
2孟詵:久食除心下煩熱,主寒熱鼠瘺,瘰疬生瘡,結核聚氣,下瘀血,止霍亂。
3《上海常用中草藥》:外用截瘧消腫。
【用法用量】外用:搗汁或煎膏塗。內服:煎湯,1~3錢。
【附方】
1治蛇咬傷瘡:生繭杵汁塗之。(《淮南萬畢術》)
2治結核氣:堇菜日干為末,油煎成膏磨之,日三、五度。(《食療本草》)
3治血疝初起:胡椒菜葉捼按揉之。(《瀕湖集簡方》)
4治瘧疾:石龍芮鮮全草搗爛,於瘧發前六小時敷大椎穴。(《上海常用中草藥》)
5治肝炎:小水楊梅全草一至三錢,水煎服。(《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臨床應用】治療下肢潰瘍:取石龍芮全草,洗淨,切碎,加水煮爛後壓搾取汁再熬製成膏,貯瓶密閉備用。每50斤鮮生藥可制膏lOOO克。用時即以石龍芮膏外敷患處,每日或隔日一次。試治2例,經敷藥20餘次後均獲治癒。隨訪半年,未見復發。
【摘錄】《*辭典》
你可能也喜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