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出自《貴州民間藥物》
【拼音名】Shān Niu Mao Zhān
【英文名】all-grass of Fuscous Fimbristylis
【別名】田高粱、牛毛草
【來源】
藥材基源:為莎草科植物褐穗飄拂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Fimbristylis fusca (Nees) Benth.[Abildgaardia fusca Nees;F.cinnamometorum Hance]
采收和儲藏:6-9月開花期采收,洗淨,曬乾。
【原形態】褐穗飄拂草,一年生草本,高15-40cm。稈叢生,略粗糙,具莖生葉。葉線形,兩面被毛,長5-15cm,寬1-2mm。苞片2-4,葉狀,短於花序,或其中片與花序近等長,兩面被毛。聚傘花序復出或簡單,小穗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5-7mm,先端漸尖,下部2-3鱗片無花,鱗片卵狀披針形,長4-5m,深棕色,先端有短尖,中脈1,背面上部有短糙毛;雄蕊3;花柱長4-5mm,基部膨大,柱頭3。小堅果三稜狀倒卵形,長約0.9mm,淡棕色,基部漸狹,幾無柄,有疣狀突起。花、果期6-9月。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山坡、草叢、田邊或草地。
資源分佈:分佈於福建、台灣、湖南、廣東、海南、廣西、貴州等地。
【性味】味辛;性涼
【歸經】膀胱經
【功能主治】清熱解表。主治風熱感冒。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
【摘錄】《中華本草》
你可能也喜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