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出自《貴州民間藥物》。
【拼音名】Shuǐ Ze Lan
【英文名】all-grass of Chinese Penthorum
【別名】扯根菜、水滓藍、水楊柳、趕黃草、紅柳信、流痰草、紅曲草、水桃草、雙線草、水莧草
【來源】
藥材基源:為虎耳葉科植物扯根菜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enthorum chinense Pursh [P.sedoides L.var.chinense (Pursh)Maxim.]
采收和儲藏:秋後割取全草,曬乾。
【原形態】扯根菜 多年生草本,高15-80cm,主根明顯,呈紫紅色。莖直立,常單一或分枝,圓柱形,紫紅色。葉互生;無柄或近於無柄;葉片披針形或狹披針形,長3-12cm,寬約1cm,先端漸尖,基部漸窄,邊緣具尖銳細鋸齒。齒尖有腺點,兩面均無毛。聚傘花序2-4分枝,花序軸上疏生短腺毛;花兩性,黃色,多數,常排列一側,向下旋捲;苞片小,卵形或鑽形;花梗短;花萼寬鍾形,黃綠色,5深裂,裂片三角狀卵圓形,長約3mm,先端銳尖;無花瓣,或偶有一白色線形或條狀匙形的花瓣;雄蕊10,著生於萼筒上,排列成2輪,稍伸出花萼,花藥淡黃色,橢圓形;心皮5,下部合生,上部分離,花柱5,粗短,柱頭淡紅色,扁球形。蒴果扁平,5裂,有5喙,由心皮的分離部開裂,紅紫色,逕約5mm。種子細小多數,橢圓形,粗糙。花期7-8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1700m以下的較陰濕的草叢中或水溝邊。
資源分佈:分佈華北、華東、中南及陝西、四川、貴州等地。
【性狀】根莖呈圓柱狀,彎曲,具分枝,長約15cm,直徑3-8cm,表面呈紅褐色,密生不定根。莖圓柱形,直徑1-6mm,紅紫色,不分枝或基部分枝。葉膜質,易碎,完整者呈披針形或狹披針形,綠褐色,長3-11.5cm,寬0.6-1.2cm,先端長漸尖或漸尖,基部楔形,邊緣具細鋸齒;無柄或近無柄。有時枝端可見聚傘花序,花黃綠色,無花瓣,偶見果實,紫紅色,直徑達6mm。氣微,味甘。
【性味】味苦、微辛,性寒
【歸經】肝;腎經
【功能主治】利水除濕,活血散瘀,止血,解毒。主治水腫,小便不利,黃疸,帶下,痢疾,閉經,跌打損傷,尿血,崩漏,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外用:搗敷。
【各家論述】
1.《天寶本草》:通經活血。治跌打損傷,婦女崩帶,瘰疬。
2.《貴州民間藥物》:消腫利水,行氣。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