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南寧市藥物誌》
【拼音名】Shān Bā Jiāo Zǐ
【來源】為芭蕉科植物野蕉的種子。果實成熟時,采收種子曬乾。
【原形態】多年生粗壯草本。莖直立,高2~3米,具匐枝。單葉7~9片,螺旋狀排列,葉柄具深槽,下部具葉鞘;,葉片長橢圓形,長1~2米,寬20~40厘米,先端急尖,基部稍圓形,全緣,上面深綠色,下面淺綠色,薄被白色粉末,主脈特別隆起,有羽狀平行脈。穗狀花序下垂;花單性,苞片大,佛焰花苞紫紅色,卵狀披針形,長10~20厘米,覆船狀,脫落;在花束上部為雄花,下部為雌花;萼與花瓣一部分合成管狀,成長後一邊縱裂至基部,淺黃白色,長3~4厘米;花冠多為唇形,花瓣矩圓形,長不及萼之半;雄蕊6,1枚退化;雌蕊1,花柱線形,柱頭圓形。漿果肉質,微彎曲,有微稜,長8~10厘米,直徑2~2.5厘米,熟時淺黃色。種子黑色,略圓形。花期3~8月。果期7~12月。
【生境分佈】生於山谷、溪邊、低丘陵、斜坡。分佈廣西、廣東、福建、台灣等地。
【性味】苦辛,涼,有小毒。
【功能主治】破瘀血,通大便。治跌打骨折而致大便秘結。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2錢。
【注意】無瘀血者忌用。
【摘錄】《*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