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出自《四川中藥志》
【拼音名】Sān Lenɡ Cǎo
【英文名】Herb of Rice Galingale
【別名】三輪草、細三稜、三稜草、水三稜,小三稜草
【來源】
藥材基源:為莎草科植物碎米莎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yperus iria L.
采收和儲藏:8-9月抽穗時采收,洗淨,曬乾。
【原形態】碎米莎草,一年生草本,高10-60cm。稈叢生,纖細,扁三稜形。葉基生,短於稈,寬2-5mm,葉鞘紅棕色。葉狀苞片2-5,下面2片常長於花序;長側枝聚傘花序復出:穗狀花序卵形或圓形,長1.5-4cm,有小穗5-22;小穗直立,排列疏鬆,斜展,線狀披針形,長4-10mm,寬約2mm,有花6-22,小穗軸近無翅;鱗片寬倒卵形,淡黃棕色,長約1.5mm,先端微凹或鈍圓,有不明顯的尖頭,背面龍骨狀,有脈3-5;雄蕊3,花藥小;花柱短,柱頭3。小堅果三稜形或橢圓形,褐色,密生突起的細小,長約1mm。花、果期6-10月。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山坡、田間、路旁陰濕處。
資源分佈:分佈於東北、華東、中南、西南及河北、陝西、甘肅、新疆、台灣等地。
【性味】味辛;性微溫
【歸經】肝經
【功能主治】祛風除濕;活血調經。主治風濕筋骨疼痛;癱瘓;月經不調;閉經;育經;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30g;或浸酒。
【各家論述】《分類草藥性》:治風濕筋骨痛,左癱右瘓。
【摘錄】《中華本草》
你可能也喜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