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石榴

【拼音名】Shān Shi Liu

【別名】豬肚勒、假石榴、山黃皮、刺子、屎缸拔、刺榴、豬頭果

【來源】

藥材基源:為茜草科植物山石榴的果實及根、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Randia spinosa (Thunb.) Poir. [Xe-romphis spinosa (Thunb.) Keay]

采收和儲藏:果實,成熟時采收,曬乾;夏、秋季採葉,鮮用或曬乾;根,全年均可采,洗淨,切段,鮮用或曬乾。

【原形態】山石榴,灌木或小喬木,高2-8m。分枝多;有刺,刺腋生,粗壯,勁直,斜舉或平展,長10-35mm。葉對生或簇生於短側枝上;葉柄長3-8mm;托葉卵形,長3-4mm,基部合生,先端芒尖;葉片寬倒卵形至匙形,長2.5-8cm,寬1.5-3.5cm,鈍頭,通常僅在下面中脈和葉緣有毛。花單生或2、3朵簇生短枝之頂;花梗極短;萼卵狀,長約4mm,被柔毛;花冠鍾狀,密被絹毛,筒較闊,長約5mm或稍長,裂片卵形,比筒長;花藥條形,露出。漿果近球形,直徑2-4cm,有宿存的萼裂片,黃色。花期春、夏間。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曠野,亦作綠籬栽培。

資源分佈:分佈於台灣、廣東、海南、廣西、雲南等地。

【性狀】性狀鑒別:果實近球形,直徑2.5-3.5cm,頂端有殘存宿萼。表面暗黃色,果皮厚約3mm。種子多數,長圓形,稍壓扁,兩端圓鈍,長5-6mm,直徑約3mm,表面紅棕色,光滑;胚乳角質。葉多皺縮,完整者展平後呈寬倒卵形至匙形,長2.5-8cm,寬1.5-3.5cm,鈍頭,下面中脈和葉緣有毛;葉柄長3-8mm。氣微,味淡。

【性味】苦;澀;涼;有毒

【功能主治】祛瘀消腫;解毒;止血。主治跌打瘀腫;外傷出血;皮膚疥瘡;腫毒。

【用法用量】外用:鮮根、葉適量,搗敷;果研粉撤;或煎水外洗。

【注意】本品只作外用,不可內服。

【摘錄】《中華本草》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