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柑子

【出處】出自《四川中藥志》。

【拼音名】Shi Gān Zǐ

【英文名】Herb of Chinese Pothos

【別名】石氣柑、柑子菌芋、巖香、青蒲蘆茶、石葫蘆、籐桔、石戎蘆茶、爬山蜈蚣、伸筋草、青筆標、鐵斑鳩、小毛銅錢菜、風癱藥、六撲風、石上蟾蜍草、猛藥、鐵板草

【來源】

藥材基源:為天南星科植物石柑子、紫苞石柑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Pothos chinensis (Raf.) Merr.[Tapanava chinensis Raf.]2.Pothos cathcarti Schott

采收和儲藏:春、夏季采收,洗淨,鮮用或切段曬乾。

【原形態】

1.石柑子,附一籐本,長0.4-6m。莖亞木質,淡褐色,近圓柱形,具縱條紋,粗約2cm,節間長1-4cm,節上常束生長1-3cm的氣生根,分枝下部常具鱗葉1枚;鱗葉線形,長4-8cm,寬3-7mm,銳尖,具多數平行縱脈。葉柄倒卵狀長圓形可楔形,長1-4cm,寬0.5-1.2cm;葉片紙質,披我形狀卵形一對披我狀長圓形,長6-13cm,寬1.5-5.6cm,先端漸尖至長漸尖,常有芒狀尖頭,基部鈍,鮮時表面深綠色,背面淡綠色,干後表面黃綠色,背面淡黃色;中肋在表面稍下陷,背面隆起,側脈4對,最下1對基出,弧形上繁榮昌盛,細脈多數,近平行。花序腑生,基部具苞片4-5枚;苞片卵形,長約5mm,縱脈多數;花序柄長0.8-1.8cm;佛焰苞卵形,綠色,長約8mm,展開寬約12mm,銳尖;肉穗花序短,橢圓形,至近圓球形,淡綠色或淡黃色,長7-8mm;花兩性;花被片6枚;雄蕊6;子房3室,每室胚珠1。漿果黃綠色至紅色,卵形或長圓形,長約1cm。花、果期全年。

2.紫苞石柑,本種與石柑子的區別是:葉柄與葉片近等長,葉柄長4-8cm,寬0.5-1cm;佛焰苞紫褐色。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1.生於海拔2400m以下的陰濕密林中常匍匐於岩石上或附生於樹幹上。

2.附生於海拔500-1600m的密林中樹幹上。

資源分佈:1.分佈於台灣、湖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2.分佈於雲南。

【化學成份】從石柑子全草中分得武珀酸(succinic acid),香草酸(vanillic acid)。

【藥理作用】抗蛇毒作用,給小鼠皮下注射100%致死量的眼鏡蛇毒後,立即灌服60%石柑子醇提取液75g/kg,在24小時內小鼠存活率為68.3%,與對照組比較有非常明顯的差(P<0.001)。

【性味】味辛;苦;性平;小毒

【歸經】肝;胃經

【功能主治】行氣止痛;消積;祛風濕;散瘀解毒。主治心、胃氣痛;疝氣;小兒並非積;食積脹滿;血吸蟲晚期肝脾腫大;風濕痺痛;腳氣;跌打損傷;骨折;中耳炎;耳瘡;鼻竇炎。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15g;或浸酒。外用:適量,浸酒搽,或鮮品搗敷。

【注意】孕婦禁服。

【各家論述】

1.《分類草藥性》:消食,治風濕麻木。

2.《民間常用草藥彙編》:治心胃氣痛,疝氣,除腳氣。

3.《廣西中藥志》:清熱,解毒,祛風濕。治風濕骨痛,耳瘡。

4.《四川中藥志》:治小兒五疳,大人寒氣入骨,不紅不腫,濕流關節,麻木等症。並能止咳,止氣痛。

【摘錄】《中華本草》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