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寄生

【出處】《雷公炮炙論》

【拼音名】Sānɡ Ji Shēnɡ

【別名】蔦(《詩經》),寓木、宛童(《爾雅》),桑上寄生、寄屑(《本經》),寄生樹(《爾雄》郭璞注),寄生草(《滇南本草》),蔦木(《綱目》),冰粉樹、蠹心寶(《滇南本草》整理本)。

【來源】

桑寄生科植物槲寄生、桑寄生或毛葉桑寄生等的枝葉。

1槲寄生

一般在冬季采收(河南、湖南則在3~8月采),用刀割下,除去粗枝,陰乾或曬乾,紮成小把或用沸水撈過(使不變色),曬乾。

2桑寄生及毛葉桑寄生

一般在夏季砍下枝條,曬乾。

【原形態】

1槲寄生

常綠小灌木,高30~60厘米。莖枝圓柱狀,黃綠色或綠色,略帶肉質,2~3叉狀分枝,分枝處膨大成節,節間長5~10厘米。葉對生,生於枝端節上,無葉柄,葉片肥厚呈肉質,黃綠色,橢圓狀披針形或倒披針形,長3~7厘米,寬7~15毫米,先端鈍圓,基部楔形,全緣,有光澤;主脈5出,中間3條顯著。花單性,雌雄異株,生於枝端2葉的中間,米黃色或近於肉色,無花梗;雄花3~5朵;苞片杯形,長約2毫米;花被鍾形,先端4裂,質厚;雄蕊4,花藥多室,無花絲;雌花1~3朵,花被鍾形,與子房合生,先端4裂,長約1毫米;子房下位,1室,無花柱,柱頭頭狀。漿果團球形,半透明,直徑6~7毫米,熱時黃色或橙紅色,果皮有粘膠質。種子1枚,側扁狀。花期4~5月。果期9~11月。

常寄生於榆、樺、柳、楓、楊等樹上。分佈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河南、山東、安徽、江蘇、浙江、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四川、山西、陝西、甘肅、青海、雲南等地。

尚有兩種槲寄生的變型植物,亦同等入藥:一黃果槲寄生,果實橙黃色。二紅果槲寄生,果實橙紅色,此外,還有白果槲寄生,在廣西亦稱槲寄生。

2桑寄生,又名:桃木寄生、沙梨寄生、枇杷寄生、油茶寄生。

常綠小灌木。老枝無毛,具凸起的灰黃色皮孔,小枝稍被暗灰色短毛。單葉互生或近對生,革質,卵圓形或長卵形。長3~7厘米,寬2~5厘米,先端鈍圓,基部圓形或闊楔形,全緣,葉脈稀疏而不明顯;葉柄長1~1.5厘米,光滑,或幼時被極短的星狀毛。花兩性,1~3朵,形成腋生的聚傘花序,總花梗長4~10毫米,被紅褐色星狀毛;小花梗較短;小苞片1枚,卵形,極小;花萼近球形,與子房合生,外被紅褐色的星狀毛;花管狹管狀,長2~2.5厘米,頂端4裂,裂片紫紅色,柔弱,稍彎曲,外被紅褐色星狀毛;雄蕊4;雌蕊1,花柱細長,柱頭扁頭狀,子房下位,球形。漿果橢圓形,有小疣狀突起。花期8~10月。果期9~10月。

常寄生於桑科、茶科、山毛櫸科、芸香科、薔薇科、豆科等29科50餘種植物上。分佈福建、台灣、廣東、廣西、雲南、貴州、四川、江西等地。

同屬植物小葉桑寄生與上種近似,葉常對生,先端鈍;花具長1~2毫米的花柄;每花序有花2~5朵生於單一的總花梗上。

3毛葉桑寄生,又名:柿寄生、樟寄生。

形態與桑寄生相似,但小枝和葉下面密被紅棕色星狀短柔毛;葉片橢圓形或卵形;花冠裂片向外反折;漿果被毛。

常寄生於桑、樟、油茶、沙梨、酸棗、龍眼等樹上。分佈長江流域以南各地。

【性狀】

1槲寄生

又名:北寄生、柳寄生。乾燥的枝莖呈圓柱形,無葉或枝捎帶葉,長約30厘米,直徑0.3~1厘米。表面黃棕色或灰棕色,有明顯的縱皺紋,莖有節,節間長約3~5厘米,往往由節生出2~3個分枝。質輕而脆,易折斷。斷面不平坦,纖維呈放射狀,並有粉狀物散出。葉對生於枝端,極易脫落,葉片長卵形,稍厚而有光澤,似革質而略柔,黃棕色,皺紋明顯;葉脈3條。氣微,味略苦。以條勻、枝嫩、色黃綠、帶葉、整齊不碎者為佳。

主產河北、遼寧、吉林、安徽、內蒙古、湖南、浙江、河南等地。此外,黑龍江、山西、四川、江西、陝西、福建、湖北、江蘇、青海等地亦產。

2桑寄生

又名:廣寄生。莖枝呈圓柱形,長30厘米以上,直徑0.5~1厘米,具分枝或枝痕。表面灰褐色或紅褐色,有多數細小的淺色皮孔,嫩枝上或帶有棕色細毛及葉。葉長橢圓形,對生或互生,易脫落,似革質,質堅硬,斷面不平坦。氣無,味淡。以外皮棕褐色、條勻、葉多、附有桑樹幹皮者為佳。

主產廣東、廣西等地。此外,雲南、貴州、四川、江西等地亦產。

3柿寄生

為毛葉桑寄生的乾燥枝葉,莖枝圓柱形,下部粗0.5~1厘米,分枝尾梢僅2~3毫米;外表棕褐色微帶紫紅,有多數細小的淺色皮孔,吸枝有不規則細縱紋。葉片橢圓形,下面黃褐色,革質而脆,多數脫落而僅留葉痕。偶有乾枯的花果。質堅硬,斷面黃白色。氣無,味澀。以枝細,外皮棕褐色者為佳。

產於陝西、四川、雲南、湖南、福建等地。

【化學成份】

槲寄生莖、葉含齊墩果酸,β-香樹脂醇,內消旋肌醇,黃酮類化合物,尚分離出蛇麻脂醇,β-谷甾醇及一黃酮甙。

桑寄生帶葉莖枝含槲皮素及萹蓄甙。

【藥理作用】

1槲寄生:降壓作用:黃果槲寄生新鮮葉的醇提取物(用時轉溶於生理鹽水中)1毫升(生藥0.83克)/公斤給麻醉兔、犬靜脈注射.可使血壓下降,與白果槲寄生的作用相同。其莖和葉的浸劑同樣有降壓作用,如與山楂、大蒜、臭梧桐合用,其降壓作用大為增強,作用時間也有所延長。白果槲寄生據稱有強心、降壓作用,強心成分為Viscotoxin,有洋地黃樣作用。紅果槲寄生中含齊墩果酸,可能是引起強心、利尿作用的成分。至於降壓作用是如何引起則未經解決,對其粗製劑之降壓原理,一般多認為是槲寄生興奮了循環系統的內感受器,通過迷走神經傳入纖維抑制了血管運動中樞,而產生降壓作用。切斷迷走神經之動物,即不再引起降壓;而阿托品化後之動物,則僅能消除其使心率減慢之作用(可能為其中某些膽鹼樣物質所引起),而不能消除其降壓作用。槲寄生可能由於其寄生的宿主以及藥物制備的方法不同,使其作用有所差異。大量尚可引起嘔吐,下瀉,乃至死亡。臨床上白果槲寄生葉浸劑(2月間收集的葉較好)或其他部分的酊劑對初期高血壓病人有效,能改善自覺症狀,但降壓作用不顯著,應用需持續1個月以上,對晚期高血壓無效。

2桑寄生:一利尿作用

麻酢犬以萹蓄甙即廣寄生甙0.5毫克/公斤靜脈注射,可引起利尿作用,增加劑量時作用更顯著。在慢性大鼠試驗中,無論口服或注射,34毫克/公斤即開始有顯著的利尿作用。其作用強度雖不及氨茶鹼,但其毒性僅為氨茶鹼的1/4,故其治療寬度較大。

二降壓作用

萹蓄甙對麻醉犬雖有降壓作用,但持續很短,且易產生急速耐受性。據初步試驗,在正常搏動和顫動的離體豚鼠心臟標本上,桑寄生(沖劑)均有舒張冠狀血管的作用,並能對抗腦垂體後葉素,對心肌收縮力則為先抑制後增加。

三抗病毒作用

桑寄生煎劑在體外(猴腎單層上皮細胞組織培養)對脊髓灰質炎病毒和其他腸道病毒有顯著的抑製作用,脊髓灰質炎病毒與藥物直接接觸一小時內,即被抑制,可能是直接滅活作用。

3柿寄生:一降壓作用

其莖、葉混合酊劑0.1~0.25克(生藥)/公斤靜脈注射或0.4~0.5克/公斤口服,均有降壓作用,維持時間亦較長(1~2小時),重複給藥,並無急速耐受現象,切斷迷走神經或注射阿托品只能減弱而不能完全消除其降壓作用,對腎上腺素無拮抗或增強作用,降壓與竇神經無關,對正常離體兔耳血管無直接擴張作用,而對膽甾醇性血管硬化的離體兔耳血管有明顯的直接擴張作用。其降壓作用據認為可能是中樞性或反射性的。

二鎮靜作用

小鼠腹腔注射柿寄生酊劑2克/公斤能抑制由咖啡因所引起的運動性興奮,和延長五甲烯四氮唑引起的小鼠死亡時間。

三其他作用

柿寄生對麻醉犬的腸蠕動無明顯影響,能降低離體兔腸的張力,但不影響其節律收縮。對兔離體未孕子宮無影響,僅在極高濃度時有短暫的收縮增強。小鼠1次腹腔注射柿寄生,其半數致死量為11.24克/公斤。

【毒性】萹蓄甙對小鼠腹腔注射,半數致死量為1.173克/公斤,毒性很小,小鼠中毒後,由於陣攣性驚厥,致呼吸停止而死。

【炮製】原藥用水洗淨,潤透,切段,曬乾。生用或酒炒用。

【性味】

苦甘,平。

1《本經》:苦,平。

2《別錄》:甘,無毒。

3《滇南本草》:性微溫,味苦甘。

【歸經】

入肝、腎經。

1《得配本草》:入足厥陰經。

2《本草求真》:入肝、腎。

3《本草再新》:入心、腎二經。

【功能主治】

補肝腎,強筋骨,除風濕,通經絡,益血,安胎。治腰膝酸痛,筋骨痿弱,偏枯,腳氣,風寒濕痺,胎漏血崩,產後乳汁不下。

1《本經》:主腰痛,小兒背強,癰腫,安胎,充肌膚,堅發、齒,長鬚眉。

2《別錄》:主金瘡,去痺,女子崩中,內傷不足,產後余疾,下乳汁。

3《藥性論》:能令胎牢固,主懷妊漏血不止。

4《日華子本草》:助筋骨,益血脈。

5《滇南本草》:生槐樹者,主治大腸下血、腸風帶血、痔漏。生桑樹者,治筋骨疼痛,走筋絡,風寒濕痺。生花椒樹者,治脾胃寒冷,嘔吐噁心翻胃;又用治梅瘡毒,婦人下元虛寒或崩漏。

6《本草蒙筌》:散瘡瘍,追風濕,卻背強腰痛。

7《生草藥性備要》:消熱,滋補,追風。養血散熱,作茶飲,舒筋活絡。

8《玉楸藥解》:治痢疾。

9《醫林纂要》:堅腎瀉火。

十《本草再新》:補氣溫中,治陰虛,壯陽道,利骨節,通經水,補血和血,安胎定痛。

⑾《藥材學》:治動脈硬化性高血壓。

⑿《遼寧經濟植物誌》:治郁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