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西藏常用中草藥》
【拼音名】Shuǐ an Bǎn
【別名】掃爾得木(藏名)
【來源】為眼子菜科植物浮葉眼子菜的全草。8~10月采收。
【原形態】多年生草本。根狀莖匍匐,具紅色斑點。莖少分枝。有浮水和沉水兩種葉,沉水葉常為葉柄狀,線形;浮水葉寬橢圓形或倒卵形,長4~8厘米,寬1.5~3厘米,先端鈍圓,基部心形或下延於葉柄,葉柄長於葉片。總花梗租短;穗狀花序,圓柱形,具較緊密排列的花,黃綠色;雄蕊4:雌蕊4。小核果。
【生境分佈】生於水塘或水田中。分佈東北及西藏等地。
【性味】甘微苦,涼。
【功能主治】解熱,利水,止血,補虛,健脾,治結膜炎。牙痛,水腫,黃疸,痔瘡,蛔蟲病,干血癆,小兒疳積。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2~5錢。
【摘錄】《*辭典》
你可能也喜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