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本經》
【拼音名】Shēnɡ Qī
【來源】為漆樹科植物漆樹的樹脂。4~5月采收。砍破樹皮,承取溢出的脂液,貯存備用。
【原形態】植物形態詳干漆條。
【化學成份】樹脂含漆酚50~80%,為兒茶酚的四種衍生物(Ⅰ、Ⅱ、Ⅲ、Ⅳ)的混合物。其中漆酚Ⅳ占50%。漆酚具有毒性,能引起皮膚強烈起泡與過敏性皮炎。樹脂還含漆樹藍蛋白、蟲漆酶、酚酶、鞣質及膠質;膠質的主要成分為多糖類,還含有葡糖醛酸、半乳糖和木糖。
【藥理作用】對某些特異質的人,接觸生漆可產生嚴重的過敏性皮炎。
【性味】陶弘景:毒烈。
【功能主治】
治蟲積,水蠱。
1《本經》:去長蟲。
2《本經逢原》:用真漆塗鯪鯉甲鍛入藥,破血最捷。
【用法用量】內服:生用和丸或熬干研末入丸、散。外用:塗。
【注意】體虛無瘀滯者忌服。
【附方】
1治鉤蟲病:生漆用飯包如黃豆大,每次吞服一粒。(《湖南藥物誌》)
2治水蠱:真生漆一斤(鍋內溶化,麻布絞去渣,復入鍋內熬干),雄黃一斤。為末,醋糊丸梧子大,每四分,大麥芽煎湯下。(《醫學入門》漆雄丸)
【摘錄】《*辭典》
你可能也喜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