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子

【出處】《滇南本草圖說》

【拼音名】Shi Zi

【來源】為柿科植物柿的果實。霜降至立冬間採摘,經脫澀紅熟後,食用。

【化學成份】果實含蔗糖、葡萄糖、果糖。未熟果實含鞣質,其組成主要是花白甙。又含瓜氨酸。新鮮柿子含碘49.7毫克%。

【藥理作用】口服柿子可促進血中乙醇之氧化。新鮮柿含碘量高,故可製成某種制劑(去除蛋白質及膠性物質),用於甲狀腺疾患。

【性味】

甘澀,寒。

1《別錄》:味甘,寒,無毒。

2《千金·食治》:味甘,寒,澀,無毒。

3《本草衍義》:性涼。

【歸經】

入心、肺、大腸經。

1《雷公炮製藥性解》:入心、肺、大腸三經。

2《本草匯言》:入手太陰、陽明經。

【功能主治】

清熱,潤肺,止渴。治熱渴,咳嗽,吐血,口瘡。

1《別錄》:主通鼻耳氣,腸澼不足。軟熟柿解酒熱毒,止口乾,壓胃間熱。

2《千金·食治》:主火瘡,金瘡,止痛。

3崔禹錫《食經》:主下痢,理癰腫,口焦,舌爛。

4孟詵:主補虛勞不足。

5《日華子本草》:潤心肺,止渴,澀腸,療肺痿,心熱,嗽,消痰,開胃。亦治吐血。

6《嘉祐本草》:紅柿補氣,續經脈氣。醂柿澀下焦,健脾胃氣,消宿血。

【注意】

凡脾胃虛寒,痰濕內盛,外感咳嗽,脾虛洩瀉,瘧疾等症均不宜食。

1《本草圖經》:凡食柿不可與蟹同,令人腹痛大瀉。

2《本草經疏》:肺經無火,因客風寒作嗽者忌之;冷痢滑洩,腸胃虛脫者忌之;脾家素有寒積及感寒腹痛、感寒嘔吐者皆不得服。

3《隨息居飲食譜》:凡中氣虛寒,痰濕內盛,外感風寒,胸腹痞悶,產後、病後,瀉痢、瘧、疝、痧痘後皆忌之。

【附方】

1治地方性甲狀腺腫:柿未成熟時,搗取汁,沖服。(江西《中草藥學》)

2治桐油中毒:柿子或柿餅二至三個內服。(江西《草藥手冊》)

【各家論述】

1《本草經疏》:鼻者肺之竅也,耳者腎之竅也,二髒有火上炎,則外竅閉而不通,得柿甘寒之氣,俾火熱下行,竅自清利矣。肺與大腸為表裡,濕熱傷血分,則為腸辯不足,甘能益血,寒能除熱,髒氣清而腑病亦除也。

2《隨息居飲食譜》:鮮柿,甘寒養肺胃之陰,宜於火燥津枯之體。以大而無核,熟透不澀者良。或采青柿,以石灰水浸透,澀味盡去,削皮噉之,甘脆如梨,名曰綠柿。

【臨床應用】治療慢性氣管炎:用柿子浸出液製成無菌水溶液(每2毫升含柿子0.6克),於膻中、定喘、肺俞、天突穴行穴位注射。每穴注0.3~0.5毫升,每次取1~2穴,交替取穴。每日或隔日1次,7次為一療程。治療194例,近期控制71例(36.5%),顯效66例(34%),好轉51例(26.2%),無效6例,總有效率96.7%。據觀察,本品具有祛痰、鎮咳作用,且祛痰強於鎮咳。但注射時有疼痛感,去除蛋白後則疼痛輕微。

【摘錄】《*辭典》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