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拼音名】Shuǐ Fu Ronɡ
【別名】麻雀草(《嶺南大學校園植物名錄》),水管筒、三叉草(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水薄荷、軟骨倒水蓮(《廣東中草藥》)。
【來源】為玄參科植物紫蘇草的全草。全年可采。
【原形態】多年生直立或斜舉草本,基部匍匐狀,高15~30厘米。莖中空,圓柱形,淺綠色,有節,肉質,全株有香氣。葉對生或3葉輪生;披針形,長1.5~4厘米,先端短尖,基部半抱莖,邊緣有小鋸齒,葉上有腺點;無柄。花通常單生於葉腋,亦有數朵排成總狀花序的;萼片披針形,通常短於花柄,長約5毫米;花冠淡紅色虜白色,長約1厘米。蒴果長橢圓形。花期10月。
【生境分佈】生於溝邊、田邊,沼澤等濕地上。分佈華南各地。
【性味】
辛,涼。
1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辛,涼。
2《廣東中草藥》:辛淡微澀,涼。
【功能主治】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清熱解毒,消腫止癢。治毒蛇咬傷,瘡癰腫毒,癬,皮膚瘙癢。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錢(鮮者0.5~1兩);或浸酒。外用:搗敷、絞汁塗或煎洗。
【注意】孕婦忌服。
【附方】
1治毒蛇咬傷:水芙蓉五錢,穿心蓮八錢,搗爛沖米酒適量,取藥液內服,渣外搽傷口周圍。(《廣東中草藥》)
2治感冒:水芙蓉五錢至一兩,煎服。(《廣東中草藥》)
【摘錄】《*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