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出自《本草綱目拾遺》。《本經逢原》:天牛,取治療腫惡瘡,出箭鏃、竹木刺最捷,與螻蛄不殊。如無嚙桑,他樹上者亦可。焙乾為末,蜜調敷之。
【拼音名】Tiān Niu
【英文名】Long-horned beetle
【別名】蠰、嚙桑、天螻、嚙發、天水牛、八角兒
【來源】
藥材基源:為溝脛天牛科動物星天牛、天牛科動物桑天牛及其近緣昆蟲的全蟲。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Anoplophora chinensis Forstor2.Apriona germari(Hope)
【原形態】
1.星天牛,全體黑色,有金屬光澤。具有小白斑點。觸角第3-11節的每節基部有淡藍色毛環。前胸背板中瘤明顯,兩側另有瘤狀突起,側刺突粗壯。鞘翅基部顆粒大小不等,鞘翅每側約有20個小形白色毛斑,排成不整齊的5橫行。
2.桑天牛,體黑色,全身密被絨毛。雄蟲觸角超出體長2-3節,雌蟲由僅較身體略長。額狹,複眼下葉大而橫闊。前胸背板寬大於長,兩側中央具細尖刺突,前後橫溝之產有不規則的橫脊線。鞘翅中縫、側緣及端緣通常有一條灰色窄邊,其部有黑色瘤狀顆粒,翅端的內外端角均呈刺狀突起。足細長,被灰白色短毛腿節大,內側有縱溝。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活動於蘋果、梨、櫻桃、花紅、柳、白楊、桑及榆樹附近。
資源分佈:我國大部分地區均有分佈。
【性味】味甘;性溫;有毒
【歸經】心;脾經
【功能主治】活血通經,散瘀止痛;解毒消腫。主治血瘀經閉;痛經;跌打瘀腫;疔瘡腫毒。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5只;或入丸、散。外用:適量,作膏敷貼,疔瘡腫毒。
【各家論述】《綱目》:治瘧疾寒熱,小兒急驚風及疔腫,箭入肉,去痣靨。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