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瓜子

【出處】出自《開寶本草》

【拼音名】Tian Guā Zǐ

【英文名】Muskmelom Seed

【別名】甘瓜子、甜瓜仁、甜瓜瓣。

【來源】

藥材基源:為葫蘆科植物甜瓜的種子。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ucumis melo L.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收甜瓜的種子,陰乾。

【原形態】一年匍匐或攀援草本。莖、枝黃褐色或白色的糙毛和突起。捲鬚單一,被微柔毛。葉互生;葉柄長8-12cm,具槽溝及短剛柔毛;葉片厚紙質,近圓形或腎形,長緣不分裂或3-7淺裂,裂片先端圓鈍,有鋸齒。花單性,雌雄同株;雄花數朵,簇生於葉腋;花梗纖細,長0.5-2cm,被柔毛;花萼筒狹鍾形,密被白色長柔毛,裂片近鑽形,花冠黃色,長約2cm,裂片卵狀長圓形,急尖;雄蕊3,花絲極短,藥室折曲,藥隔頂端引長;雌花單生,花梗被柔毛;子房長橢圓形,密被長柔毛和硬毛,花柱長1-2mm,柱頭靠合。果實形狀、顏色變異較大,一般為球形或長橢圓形,果皮平滑,有縱漢或斑紋,果肉白色、黃色或綠色。種子污白色或黃折色,卵形或長圓形。花、果期夏季。

【性狀】

性狀鑒別 種子長卵形,扁平,長6-8mm,寬3-4mm,厚約1mm。一端稍狹,頂端平截,有不明是的種臍,另一端圓鈍。表面黃白色至淡棕以,平滑,稍具光澤,放大鏡下可見細密縱紋理。質較硬而脆,除去種皮後,有白色膜質的胚乳,包於子葉之外;子葉白色,富油性。氣微,味淡。

以顆粒飽滿、色黃白者為佳。

顯微鑒別 粉末特徵:黃棕色。1種皮外側石細胞淡黃綠色或無色,多延長呈長方形、長條形或一規則形,壁波狀彎曲或呈瘤關突起,直徑5-58μm,長33-215μm,壁厚2-17μm,層紋較明顯,紋孔圓點狀或斜裂縫狀。2種皮內側石細胞金黃色。斷面觀細胞類圓形,壁甚厚,細胞界限不明顯,層紋及孔溝陷約可見;表面觀類長方形,壁深波狀彎曲,彼此嵌合緊密,紋孔裂縫狀或點狀,孔溝陷約可見。3星狀細胞不規則形,具多個短分枝狀突起,直徑約25μm,壁稍厚,木化。4種皮下皮細胞表面觀長方形或不規則形,直徑11-49μm,長約至95μm,壁波狀彎曲或呈短小突起,與鄰細胞相接形成明顯的細胞間隙,紋孔稀疏,有的具網狀增厚。5子葉細胞含糊粉粒。6內胚乳細胞界限不明顯,有橫條紋及較密的交錯紋量。

【化學成份】

種子含蛋白30.6%,脂肪48.7%,維生素C,胡蘿蔔素和多種氨基酸。脂肪油中有亞油酸(linoleic acid),油酸(oleic acid),棕櫚酸(palmitic acid),硬脂酸(stearic acid)及肉豆蔻酸(myristic acid)的甘油酯,卵磷酯(lecithin),膽甾醇(choles-terol)。尚含球蛋白(globulin)及谷蛋白(glutelin)5。78%和半乳聚糖(galactan),葡萄糖(glucose),樹膠,樹脂等[1-3]。

果仁中含脂類49.4%,其中中性脂類占91.5%,糖脂類占6.4%,磷脂占2.1%[4]。

【藥理作用】全種子及去皮種子的水、乙醇或乙醚提取液和種子脂肪油均表現對貓有驅蟲作用。在體外試驗中,對蛔蟲和絛蟲一般以1:10的濃度在10分鐘至1.5小時內都能殺死,但去皮種子的乙醇和乙醚提取液對絛蟲的作用則特別弱,在1.5-3小時仍不能殺死。同時將全種子的水提取液對貓作了體內試驗,以每公斤體重1-4g的劑量,即達到全部殺死蛔蟲和絛蟲的作用。本植物的提取物可抑制黴菌。 種子水提取物1:10在10分鐘內能然死貓蛔蟲;乙醚提取物1:20經2小時使蚯蚓陷於麻痺狀態;種子以1-4g/kg給貓灌服,使貓體內絛蟲、蛔蟲死亡,未見毒性反應。

【毒性】甜瓜子的提取物和脂肪油對貓的劑量到8g時仍未發現任何毒性。

【炮製】陰乾、備用。

【性味】味甘;性寒

【歸經】歸肺;胃;大腸經

【功能主治】清肺;潤腸;散結;消瘀。主治肺勢咳嗽;口渴;大便燥結;腸癰。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10-15g;或研末,3-6g。

【注意】脾胃虛寒,腹瀉者忌服。

【各家論述】

1.《別錄》:主腹內結聚,破潰膿血,最為腸、胃、脾內壅要藥。

2.《本草拾遺》:止月經太過,為未去油,水調服。

3.《綱目》:清肺潤腸,和中止渴。

4.《中藥志》:跌扑瘀血,腸癰,咳嗽口渴。

【摘錄】《中華本草》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