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丁桂

【出處】《福建民間草藥》

【拼音名】Tǔ Dīnɡ Gui

【別名】毛辣花、銀絲草(《廣州植物誌》),過饑草、小鹿銜、鹿含草、小本白花草、石南花、瀉痢草(《福建民間草藥》),銀花草(《南寧市藥物誌》),毛將軍(《泉州本草》),白毛草、白毛蓮、白毛將(《廣東中藥》),白鴿草(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來源】為旋花科植物土丁桂的全草。

【原形態】纖細、被毛草本。莖高20~70厘米,多少分枝,擴展或斜舉,非纏繞狀。葉互生;卵形、橢圓形或矩圓形,長約5毫米,間有達10毫米的,先端短尖,基部鈍圓,全緣,兩面密被絲毛。花小,腋生,單生或2~3朵同生於纖細的花序柄上,花序柄長於葉;苞片小,線形,被毛;萼片5;花冠漏斗狀,淺藍色或近白色,直徑6~8毫米;雄蕊5;子房上位,花柱2。蒴果球形,種子4顆。花期春至秋季。

【生境分佈】生於干坡上。分佈廣西、廣東、福建等地。

【性味】

苦辛,涼。

1《福建民間草藥》:甘微苦,平。

2《南寧市藥物誌》:辛,涼。

3《廣東中藥》:味淡,性微涼。

【歸經】《泉州本草》:入肝、脾、腎三經。

【功能主治】

清熱,利濕。治黃疸,痢疾,淋濁,帶下,疔腫,疥瘡。

1《福建民間草藥》:清熱瀉火,澀精益陰。

2《南寧市藥物誌,:外用止血消腫,清肝熱,退翳。

3《廣東中藥》:清濕熱。治赤白痢疾,濕熱肚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3錢(鮮者1~2兩);或搗汁飲。外用:搗敷或煎水洗。

【附方】

1治黃疸、咳血:鮮土丁桂一兩。和紅糖煎服。(《泉州本草》)

2治痢疾:土丁桂一至二兩,紅糖半兩。水煎服,日服二次。

3治夢遺滑精:土丁桂二兩,銀杏四兩,黃酒二兩。加水適量燉服。

4治淋濁白帶:土丁桂一至二兩,冰糖半兩。水煎服。

5治遺尿症:土丁桂二兩,豬膀胱一個。水煎服。(2方以下出《福建民間草藥》)

6治小兒疳積:鮮土丁桂五錢至一兩,或加雞肝一個,水燉服。(《福建中草藥》)

7治療腫:鮮土丁桂搗爛敷患處。

8治疥瘡:鮮土丁桂每次四兩,枯礬少許,煎湯洗患處。

9治蛇咬傷:鮮土丁桂,搗爛絞汁,和酒內服,渣敷患處。(7方以下出《泉州本草》)

【摘錄】《*辭典》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