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黃連

【出處】《滇南本草》

【拼音名】Tǔ Huanɡ Lian

【別名】雞足黃連(《昆明藥植調查報告》),三顆針(《四川常用中草藥》)。

【來源】為小檗科植物九蓮小檗或湖北小檗的根或莖葉。

【原形態】

1九蓮小檗,又名:石妹刺(《滇南本草》),蠔豬刺。

常綠灌木,高至2米。小枝微有稜,幼時帶黃色,次年黃灰色或黃褐色。小枝具刺,刺堅硬,3分叉,長1~3厘米。葉簇生;硬革質,窄橢圓形至披針形或倒披針形,長3~8厘米,寬1~2厘米,先端銳尖或鈍,基部楔形,邊緣有刺狀鋸齒,多少反捲,上面綠色,下面淡綠色,網脈不顯。花鮮黃色,15~30朵,簇生,花梗長5~20毫米;小苞片3,卵形或披針形;萼片6,2輪,外輪披針形,內輪卵圓形,較花瓣長;花瓣6,卵圓形,先端微凹;雄蕊6,與花瓣對生;雌蕊1,卵狀矩圓形,子房上位,柱頭無柄.漿果,卵狀矩圓形,長約7~8毫米,藍黑色,表面被白粉,有短而明顯的宿存花柱。

生於低山丘陵地帶。分佈湖北、雲南,貴州、四川等地。

2湖北小檗

葉窄披針形,長2~3厘米,寬8~11毫米,有波狀刺鋸齒。花3~10朵簇生。漿果卵圓形,長8~10毫米,柱頭幾無柄。

生於山地灌叢中。分佈湖北、四川、雲南等地。

【性味】《滇南本草》:味苦,性大寒。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利小便。治腹瀉,赤痢,火眼赤痛,齒齦腫痛,咽喉炎,熱淋,痄腮,丹毒,濕疹。

1《滇南本草》:瀉小腸經實火,胃中實火,利小便。止熱淋疼痛,牙根腫疼,咽喉痛,小兒乳蛾,痄腮。

2《四川常用中草藥》:清熱解毒,消炎抗菌。治目赤,亦痢,勞傷吐血,咽喉腫痛,腹瀉,齒痛,耳心痛,跌打損傷紅腫。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根2~3錢,莖葉1~2兩。外用:乳汁泡點眼或研末調敷。

【附方】

1治暴亦火眼,腫脹疼痛:土黃連為太,泡人乳點之。(《滇南永草》)

2治急性腸胃炎,口腔咽喉炎,眼結膜炎:三顆針莖葉2兩,煎水代茶飲。(江西《草藥手冊》)

3治無名腫毒,丹毒,濕疹,燙傷,跌打瘀腫:三顆針根、莖適量,刮去租皮,切片焙乾,研細末,水調敷;或用麻油、凡士林調成30%軟膏,涼一薄層於紗布上,敷貼患處。(江西《草藥手冊》)

【摘錄】《*辭典》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