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陝西中草藥》
【拼音名】Tū Chuānɡ Huā
【別名】禿子花(《陝西中草藥》)。
【來源】為罌粟科植物禿瘡花的帶根全草。春、夏兩季均可採挖帶根全草,陰乾或鮮用。
【原形態】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約30厘米,全體含淡黃色液汁。根圓柱形。莖叢生,被長毛。基生葉蔟生,長達18厘米;葉片輪廓倒披針形,長達12.5厘米,寬達5厘米,下面有白粉,羽狀全裂或深裂,2回裂片疏生小牙齒;莖生葉小,無柄,羽狀全裂。花橙黃色,直徑約3厘米,呈聚傘花序式排列,花柄無苞片;萼片2,卵形;花辯4:雄蕊多數;胚珠多數。蒴果長圓柱形,長約5~8厘米,成熟時山頂向基部裂為2瓣。
【生境分佈】生於丘陵、山坡、路邊或牆上,分佈陝西、河南、山西、甘肅等地。
【性味】《陝西中草藥》:味苦澀,性涼。
【功能主治】《陝西中草藥》: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殺蟲。治扁桃體炎,牙痛,咽喉痛,淋巴結核,禿瘡,瘡癤疥癬,癰疽。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5錢。外用:搗敷或煎水洗。
【附方】
1治牙痛;咽喉痛:禿瘡花四錢,水煎,加白糖適量服。(《陝西中草藥》)
2治睪丸癬,婦女陰戶腫:禿瘡花、蒲公英、艾葉、全蔥各適量,煎水洗。(《陝西中草藥》)
2治老鼠瘡,禿瘡:禿瘡花、白楊樹花等分,煎成膏藥,敷貼瘡部。(《陝西草藥》)
4治禿瘡,頑癬:鮮禿瘡花搗成泥狀,敷貼患部。(《陝西草藥》)
【摘錄】《*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