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吉林中草藥》
【拼音名】Tǔ Dānɡ Guī
【來源】為傘形科植物大獨活的根。春、秋季採挖。
【原形態】多年生草本,高1~2米,全株常帶黑紫色。莖有溝,中空,分枝少。葉薄革質,2~3回羽狀分裂,裂片長圓狀披針形,長可達20厘米,寬可達6厘米,邊緣有不整齊的鋸齒。復傘形花序黑紫色,無總苞,外包以膨大成氣泡狀的黑紫色葉鞘,傘梗30~70個,密生短毛;小總苞線形;花瓣黑紫色,先端呈凹頭狀內曲。分果長約8毫米,寬約5毫米,每稜槽中。具1條油管。
【生境分佈】生於混交林及雜木林下或溝塘邊.分佈東北。
【功能主治】除風和血。治關節痛,閃挫。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5錢。外用:煎水洗。
【附方】
1治閃挫腫痛:土當歸一兩,荊芥一兩,蔥白五枚。煎湯洗患處。
2治關節腫痛:土當歸五錢,黃柏四錢,蒼朮五錢。水煎,日服二次。(功用以下出《吉林中草藥》)
【摘錄】《*辭典》
你可能也喜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