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唐本草》
【拼音名】Tuan Gāo
【別名】貒脂(《本草拾遺》),貒豬膏(《食醫心鏡》),豬獾油(王玷桂《不藥良方》),貒油(《綱目拾遺》),土豬油(《四川中藥志》)。
【來源】為鼬科動物豬獾的脂肪油。冬季捕捉,捕得後殺死,剝去皮,取皮下脂肪及腸網膜上脂肪,入鍋熬煉成淡黃色的脂肪油,濾去油渣即成。
【原形態】動物形態詳貒肉條。
【性味】
1《唐本草》:甘,平,無毒。
2《四川中藥志》:性溫,味辛鹹,無毒。
【功能主治】
治咳逆上氣,禿瘡,頑癬,痔瘡,臁瘡。
1《唐本草》:主上氣,乏氣,咳逆,酒和三合服之,日二。
2《綱目拾遺》:一切內外痔,塗上效。
3《四川中藥志》:除濕解毒。治腳生臁瘡,牛皮頑癬,頭生白禿。
【用法用量】內服:和酒飲。外用:塗搽局部。
【附方】
1治肺痿上氣氣急:煎成貒豬膏一合,暖酒和服。(《食醫心鏡》)
2治頭生白禿及牛皮癬:大楓子、木鱉子、牛耳大黃、木槿皮、花椒。共為末調土豬油塗。(《四川中藥志》)
【摘錄】《*辭典》
你可能也喜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