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子

【出處】《履巉巖本草》

【拼音名】Wu Tonɡ Zǐ

【別名】瓢兒果、桐麻豌(《四川中藥志》)。

【來源】梧桐科植物梧桐的種子。秋季種子成熟時將果枝採下,打落種子,簸去雜質,曬乾。密貯乾燥處,防蛀。

【原形態】

梧桐(陶弘景),又名:櫬、梧(《爾雅》),青梧(《品彙精要》),桐麻、瓢羹樹(《草木便方》),耳桐、蒼桐、青皮樹、春麻、九層皮、白梧桐

落葉喬木,高可達15米。樹幹直,枝肥粗,樹皮青色,平滑,芽近圓形,被褐色短柔毛。單葉互生,3~5掌狀深裂,長15~30厘米,寬11~20厘米,基部心形,裂片先端漸尖,幼時上面具毛,後則光滑,下面被星狀毛,詠掌狀;葉柄約與葉片等長,被褐色毛。圓錐花序頂生:花單性,細小,淡綠色;萼片5,長約8毫米,外密被淡黃色小柔毛;無花瓣;雄花中的雄蕊柱約與萼片等長,花藥約15枚,藥室不等,聚合成一頂生的頭;雌花子房柄發達,心皮5,基部分離,在其周圍常有無柄韻花藥環繞著,花柱聯合。果為蓇葖果,成熟前心皮裂成葉狀,向外捲曲;種子4~5粒,球形,生於心皮邊緣。花期6~7月。果期8~10月。

本植物的根(梧桐根)、樹皮(梧桐白皮),葉(梧桐葉)、花(梧桐花)等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生境分佈】常栽培作行道樹,村邊、路旁亦有生長。我國北自河北、南達雲南都有栽植。主產江蘇、浙江。此外,甘肅、河南、陝西、廣西、四川、安徽等地亦產。

【性狀】乾燥種子,圓球形或類圓形,逕6~8毫米。黃棕色至深棕色,表面皺縮成網紋狀。外層種皮較脆,易破裂,內層種皮堅韌,除去後,內有肥厚的淡黃色胚乳;子葉兩片薄而大,緊貼在胚乳上,胚根位於較狹的一端。氣、味均微。以個大、飽滿、棕色、無雜質者為佳。

【化學成份】含脂肪油(不干性油)39.69%,灰分4.85%,粗纖維3.69%,蛋白質23.32%,非氮物質28.45%,並含咖啡鹼。油中還分離出蘋婆酸。

【性味】

甘,平。

1《綱目》:甘,平,無毒。

2《本草再新》:味苦辛,性溫,無毒。

【歸經】《本草再新》:入心、肺、腎三經。

【功能主治】

順氣,和胃,消食。治傷食,胃痛,疝氣,小兒口瘡。

1《綱目》:治小兒口瘡,和雞子燒存性研摻。

2《隨息居飲食譜》:潤肺,清熱解毒。

3《南寧市藥物誌》:鍛末敷爛瘡,收口生肌。

4《四川中藥志》:順顛氣,和胃。治胃痛。

5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健脾消滯。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3錢:或研末。外用:鍛存性研末撒。

【附方】

1治疝氣:梧桐子炒香,剝(去)殼食之。(《貴州省中醫驗方秘方》)

2治傷食腹瀉:梧桐子炒焦研粉,沖服,每服一錢。(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3治白髮:梧桐子三錢,何首烏五錢,黑芝麻三錢,熟地五錢。水煎服。(《山東中草藥手冊》)

【摘錄】《*辭典》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