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滇南本草》
【拼音名】Wu Gǔ Chonɡ
【別名】蛆(《集韻》),谷蟲(《本草求真》),水仙子(《藥材資料彙編》)。
【來源】為麗蠅科昆蟲大頭金蠅或其它近緣昆蟲的乾燥幼蟲。7~9月間收集,裝入布袋,在流水中反覆漂洗,使蟲體內容物排除盡淨,然後曬乾。
【性狀】乾燥蟲體,扁圓柱形,頭部較尖,長1~1.5厘米,寬2~3毫米。黃白色,有的略透明。質鬆脆易碎,斷面多空泡。以體輕、乾淨、談黃白色、無臭味者為佳。
【炮製】揀淨雜質,簸淨泥土,用文火炒至微黃色。
【性味】鹹,寒。
1《綱目》:寒,無毒。
2《本經逢原》:苦,寒,無毒。
3《要藥分劑》:味甘鹹,性寒,無毒。
【歸經】入脾、胃經。
1《雷公炮製藥性解》:入脾經。
2《本草求真》:專入腸、胃。
【功能主治】清熱,消滯。治疳積腹脹,疳瘡。
1《本草蒙筌》:治小兒疳脹。
2《綱目》:治小兒諸疳積、疳瘡,熱病譫妄,毒痢作吐。
3《醫林纂要》:健脾化食,去熱消疳。
4《本草求原》:治臁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3錢;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搽敷。
【附方】1治一切疳疾:一六月取蛆,淘淨,入竹簡中封之,待干研末。每服一、二錢,入麝香,米飲服之。二蛆蛻,米泔逐日換浸五日,再以清水換浸三日,曬焙為末,入黃連末等分,每半兩入麝香五分,以豶豬膽汁和丸,黍米大。每服三、四十丸,米飲下。(《聖濟總錄》)
2治熱痢吐食,因服熱藥而致者:蛆,流水漂淨,曬乾為末。每服一錢,米飲下。(《綱目》)
3治唇疔:五穀蟲,研末,香油調敷。(《本草便讀》)
【摘錄】《*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