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耳草

【出處】《滇南本草》

【拼音名】Wā ěr Cǎo

【別名】芸香草、毛葉草(《滇南本草》),野煙葉、野思草(《草木便方》),野煙(《分類草藥性》),倒提壺(《中藥形性經驗鑒別法》),金挖耳(《四川中藥志》),野葵花、六氏草、毛葉芸香草、野朝陽柄(《雲南中草藥》)。

【來源】為菊科植物煙管頭草的全草。夏季初開花時拔取全株,除去老莖及根,切成小段,曬乾。

【原形態】

越年生直立草本。高60~90厘米。多分枝。全株被白色柔毛。單葉互生;基出葉闊大,花時脫落;下部葉篦狀長橢圓形,長9~25厘米,寬4~6厘米,銳或鈍尖,邊緣具小鋸齒或淺波狀,葉基急狹,下延至柄,兩面被有白毛,質薄;上部葉小形,廣披針形,邊緣淺齒,尖頭,基部狹楔形,具短柄。頭狀花序頂生,初直立,開花時下垂,直徑15毫米;苞葉多數,線狀披針形,大小不一,長2~5厘米;總苞片淡綠色,多列,長7~8毫米,外片葉狀,內片狹長橢圓形,鈍尖,干膜質狀;個花黃色,全為管狀花;邊緣花雌性,多列,花冠3~5齒裂,結實;中部花兩性,結實,管稍粗大,花冠4~5裂,藥基部箭形,花柱線形,稍扁平,圓頭。瘦果線形,長4.5~5毫米,上有條紋,無冠毛。花期秋季。

本植物的根(挖耳草根)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生境分佈】生於路旁、山坡及森林邊。分佈東北、華北、華中、西南、西北等地。產於雲南、四川等地。

【性狀】乾燥全草,莖具細縱紋,表面綠色或黑棕色,被有白色茸毛;折斷面粗糙,皮部纖維性強,髓部疏鬆,最外一層表皮易剝離。葉多破碎不全,兩面均被茸毛。頭狀花著生於分枝的頂端,花梗向下彎曲,近倒懸狀,花梗上附有葉片。有香氣。以新鮮、色綠、無老莖者為佳。

【性味】

苦辛,寒。

1《滇南本草》:性寒,味苦微辛。

2《雲南中草藥》:甘,寒。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消腫。治咽喉腫痛,乳蛾,痄腮,風火牙痛,癰腫瘡毒。

1《滇南本草》:瀉諸經實熱、客熱,清咽喉熱毒腫痛、風火牙痛、乳蛾痄腮,排膿潰散,傷風頭痛,虛勞骨蒸,小兒驚風發搐、角弓反張。

2《草木便方》:解熱毒,塗無名腫毒,風寒濕痺腫痛。

3《四川中藥志》:能發汗,治瘧疾及喉痺。作外用可洗一切黃水瘡、疥瘡、膿泡瘡及痔瘡。

4《雲南中草藥》:治小兒肺炎,泌尿道感染。瘡癤用鮮葉搗爛敷患處。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3錢;或搗汁。外用:煎水漱口或搗汁塗。

【注意】《滇南本草》:慢驚不宜服此藥。

【附方】

1治傷風頭疼發熱:芸香草一錢,蘇葉一分,白芷三分,川芎一錢。姜皮為引,煎湯服。

2治小兒外乳蛾,乍腮紅腫疼痛,熱核:芸香草二錢,白頭翁二錢,亦芍二錢。水煎點酒服。

3治陽明實火,牙根腫痛,風火蟲牙:芸香草三錢,花椒十五粒。煎湯頻頻漱口,或點酒服,或噙牙上。

4治癰疽紅腫,有膿者潰,無膿者散:芸香草不拘多少,煎水點水酒服。

5治小兒急驚,角弓反張,發搐,手足蹬搖:芸香草水煎,點水酒服;或加硃砂一分,蚯蚓二條,點水酒服。(1方以下出《滇南本草》)

6治陰瘧:挖耳草、野棉花頭、魚鰍串。煎服。(《四川中藥志》)

【摘錄】《*辭典》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