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東北藥植志》
【拼音名】Xiān Huanɡ Lian
【別名】洋虎耳草(《中國植物圖鑒》),細辛幌子、常黃連、鐵絲草(《東北藥植志》),朝鮮黃連(《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毛黃連(《遼寧經濟植物誌》)。
【來源】為小檗科植物鮮黃連的根莖。9~10月採挖,除去地上部分及根須,曬乾。
【原形態】多年生草本,高約25厘米。根莖短,外皮暗褐色,內部鮮黃色,密生細而有分枝的鬚根。葉片近圓形,逕約5~8厘米,基部深心形,頂端微凹,邊緣波狀,掌狀脈7~9條,葉質薄,兩面平滑無毛;葉柄長13~25厘米,無毛,基部具紫褐色的鱗片。花單生於花莖頂端,逕約2厘米;萼片4,紫紅色,早落;花瓣6~8,倒卵形,淡紫紅色或帶紫紅色;雄蕊8;雌蕊1,紡錘形。蒴果。種子黑色,有光澤。花期4~5月。果期5~6月。
【生境分佈】生長於林下、山坡、灌木叢或山腳濕潤地上。分佈東北。產遼寧、吉林、黑龍江等地。
【性狀】乾燥根莖甚短,外表棕褐色,上有莖基殘存,並被小鱗片。斷面黃白色,木質部往往有空隙。氣特異,味苦。
【化學成份】根、根莖含小檗鹼等生物鹼。
【性味】《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苦,寒。
【功能主治】《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清熱解毒,健胃止瀉。治發熱煩躁,口舌生瘡,眼結膜炎,扁桃體炎;食慾減退,噁心嘔吐,衄血,吐血;腸炎,腹瀉,痢疾。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2錢;外用:煎水洗眼。
【摘錄】《*辭典》
你可能也喜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