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四川中藥志》
【拼音名】Xiǎo Xue Guānɡ Tenɡ
【來源】為馬錢科植物狹葉蓬萊葛的籐莖。
【原形態】
攀援狀大灌木。葉對生,披針形至橢圓形,長約9厘米,寬約2.5厘米,先端漸尖,全緣,基部楔形,無毛;葉柄長6~10毫米。花1~3朵,呈聚傘花序,生於新枝葉腋,具總梗,花梗較長;苞片小形;花萼小,5齒裂,宿存;花冠微黃色,長約8毫米,略成輻狀,筒極短,5深裂,裂片質厚,在蕾中成鑷合狀排列,被絨毛或內面近於光滑;雄蕊5,著生於花冠管上,花藥幾無柄,突出;子房2室,每室有胚珠1,花柱圓柱形,柱頭2淺裂。漿果球形,紅色,直徑約8毫米。花期7月。
本植物的根(黑老頭)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生境分佈】生於中山地區的半陰處。
【性味】性涼,味苦澀,無毒。
【功能主治】安五臟,通九竅,除風濕,解寒熱。治腰膝疼痛,小便頻數,跌損勞傷及耳聾。
【用法用量】內服:燉肉,4~8錢;或浸酒。
【摘錄】《*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