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四川中藥志》
【拼音名】Yě Yā Chūn Zǐ
【別名】雞眼睛(《四川中藥志》)。
【來源】為省沽油科植物野鴉椿的果實或種子。8~9月采收成熟果實或種子,曬乾。
【原形態】
野鴉椿(《植物名實圖考》),又名:楓檿樹、雞矢柴、雞眼椒、鳥腱花、雞肣花、花溴木、秤桿木、淡椿子、紅果栲、木魚柴、野山漆、開口椒、狗頭椒、夜夜椿、雞肫子。
落葉小喬木或灌木,高約3米。小枝及芽棕紅色,枝葉揉碎後發惡臭氣味。單數羽狀復葉對生;小葉7~11,對生,卵形至卵狀披針形,長4~8厘米,寬2~4厘米,基部圓形至闊楔形,先端漸尖,邊緣具細鋸齒,厚紙質。圓錐花序頂生;花黃白色,直徑約5毫米;萼片5,卵形;花瓣5,長方狀卵形,或近圓形;雄蕊5:花絲扁平,下部闊,花盤環狀;雌蕊3,子房卵形。蓇葖果,果皮軟革質,紫紅色。種子近圓形,假種皮肉質,黑色。花期5~6月。果期9~10月。
本植物的根或根皮(野鴉椿根)、花(野鴉椿花)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生境分佈】生於山坡、山谷、河邊的叢林及灌叢中。分佈河南、山西、江蘇、浙江、湖北、安徽、湖南、江西、四川、貴州、福建、台灣、廣東、廣西等地。
【化學成份】種子含脂肪油25~30%。莢含異槲皮甙,矢車菊素3-木糖-葡萄糖甙和黃芪甙。樹皮含鞣質。
【藥理作用】黃芪甙與其他黃酮類相似,略能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對大鼠離體小腸、膀胱有解痙作用:對大鼠還有些利膽作用;靜脈注射對犬有利尿作用,而口服無效;對呼吸、血壓皆無明顯影響。
【性味】
1《四川中藥志》:性微溫,味苦,無毒。
2《福建中草藥》:苦甘,溫。
【功能主治】
溫中理氣,消腫止痛。治胃痛,寒疝,瀉痢。脫肛,子宮下垂,睪丸腫痛。
1《四川中藥志》:治月經不調,膀胱疝氣,痢疾洩瀉。
2《湖南藥物誌》:治寒疝腫痛,睪丸腫,脫肛,子宮脫垂。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0.5~1兩。
【附方】
1治月經不調:雞眼睛,燉黑雞頭服。
2治婦女虛氣虛熱:雞眼睛,煮醪糟服。
3治月瘕病:雞眼睛、紅梗、黃狗頭。燉五花肉服。(1方以下出《四川中藥志》)
4治寒疝腹痛:野鴉椿子(鹽水炒)、荔核各三錢,車前仁、小茴香各五錢,豬腰子一副。水煎服。
5治睪丸腫痛:野鴉椿子一兩,水煎,去渣,酌加紅糖調服。
6治脫肛:野鴉椿子一兩,配真人養髒湯煎服。
7治子宮脫垂:一野鴉椿子一兩,搗爛敷或煎服。二野鴉椿子二錢,杜仲三錢,續斷三錢。煎服。(4方以下出江西《草藥手冊》)
8治頭痛:野鴉椿乾果五錢至一兩,外感酌加解表藥,水煎服;內傷頭痛加羊腦或雞蛋,水煎服。
9治氣滯胃痛:野鴉椿乾果一兩,水煎服。
十治風疹塊:野鴉椿乾果五錢,紅棗一兩。水煎服。(8方以下出《福建中草藥》)
【摘錄】《*辭典》
你可能也喜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