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出自《中國藥植圖鑒》
【拼音名】Yin Du Pu Ti Shu Pi
【來源】
藥材基源:為桑科植物菩提樹的樹皮。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Ficus religiosa L.
采收和儲藏:常年可采,鮮用或曬乾。
[3]。
【原形態】常綠大喬木,高10-30m。全株無毛;分枝擴展;幼時常附生於其他樹上。單葉互生;葉柄纖細,長6-13cm;葉片革質,三角狀卵圓形,長8-18cm,寬5.5-13cm,先端急尖並延長成長尾狀,基部截形或微心形,全緣或微波狀;上面深綠色,有光澤,下面干時有極微小的小瘤體;基生脈3-5條,側脈6-8對,網脈小而明顯。隱頭花序,單生或成對膠生,近球形,成熟時直徑約1cm,基部具苞片3-4枚,無總花梗;雄花、雌花和癭花生於同一花序托內;雄花生於花序托內壁近口部,少數,無梗,花被片3枚,雄蕊1;雌花花被片5,花柱側生;癭花似雌花,但較多數,很多花被缺,子房具柄,粗稍長。花、果期全年。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現我國南部各地有引種栽培,多植於寺院、庭園或溫室栽培。
資源分佈:原產印度。
【化學成份】含樹脂和痕量的生物鹼[1],皂甙[2],β-谷甾醇(β-sitosterol)和胡蘿蔔甙(daucosterol〕
【藥理作用】
1.降血糖作用 提取液口服,對四氧嘧啶性糖尿病的家兔,有降血糖作用。樹皮中提出的成分Phytosterolin對兔、小鼠有中樞興奮作用,能增加體溫及氧消耗,並能降低血糖。
2. 解痙作用 樹皮的熱水提取物對多種動物的小腸及子宮平滑肌有鬆弛、解痙作用,能阻斷乙酰膽鹼對心血管的作用;預防乙酰膽鹼和組織胺引起的豚鼠的哮喘。
【功能主治】止痛;固齒。主治牙痛;牙齒浮動。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搗汁漱口。
【各家論述】《中國藥植圖鑒》:樹皮的汁漱口,治牙痛,固齒齦。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