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四川中藥志》
【拼音名】You Tonɡ Gēn
【別名】桐子樹根(《草木便方》),桐油樹蔃(《嶺南採藥錄》),高桐子根(《民間常用草藥彙編》),桐油樹根(《貴州草藥》)。
【來源】為大戟科植物油桐的樹根,9~10月採集,鮮用或曬乾。
【原形態】植物形態詳油桐子條。
【性狀】根條粗實,表面褐黑色,根皮厚,斷面內心白色,較泡松,有綿性。
【性味】
辛,寒,有毒。
1《四川中藥志》:性寒,味辛,有小毒。
2《貴州草藥》:性涼,味辛。
【功能主治】
消食,利水,化痰,殺蟲。治食積痞滿,水腫,臌脹,哮喘,瘰疬,蛔蟲病。
1《草木便方》:下氣,治痞滿。
2《中國藥植志》:燉瘦肉服,治足腫。
3《四川中藥志》:治食積飽脹,胸前痞滿及濕氣水腫。
4《貴州草藥》:清熱解毒,利水,通便,止血,消積。
5《陝西中草藥》:殺蟲,消食理氣,利痰。治蛔蟲病,胸脅脹滿,不思飲食,哮喘,瘰疬。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4~6錢(鮮者1~2兩);研末、燉肉或浸酒。
【注意】《民間常用草藥彙編》:孕婦慎服,多服則發嘔。
【附方】
1治臌脹:桐油樹根、烏桕根各三錢,陽雀花根五錢。燉豬肉吃。(《貴州草藥》)
2治兒童肺結核病、癆咳(童子癆):生油桐根二兩(干的一兩),燉豬肉半斤,去渣,服湯肉。每隔兩天一劑,連用三至五劑。(《貴州民間方藥集》)
3治翻倉吐血:油桐根二兩。取藥一兩,加水兩小碗,煎湯一碗。另取藥一兩,加燒酒四兩浸泡。吐血時服水煎湯,一次服完.然後服用酒浸液,每日三次,每次一酒杯。(《貴州民間方藥集》)
4治瘰疬:桐油樹蔃和豬精肉煎湯服,能內消。(《嶺南採藥錄》)
5治蛔蟲病:油桐根四至五分。研細粉,加面做饃,一次吃完。(《陝西中草藥》)
6治小兒疳積:桐油樹根一兩。燉豬肉半斤吃。(《貴州草藥》)
7治齒齦腫痛:油桐根一兩。水煎去渣,加青殼鴨蛋二個同煮,服湯食蛋。(《江西草藥》)
8治精神病:桐油樹根二至四兩,土牛膝二兩,單竹芯二兩(或牛角竹四兩),竹茹二兩,白礬三錢。重症加蘆根二兩,病情好轉後加石菖蒲三錢.上藥加水四大碗,煎成一大碗,一次服下。輕症每天一劑,重症每天二劑,一般連服五至十天。(《廣東省醫藥衛生科技資料選編》)
【摘錄】《*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