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本草拾遺》
【拼音名】Yu Rou
【來源】為鷸科動物紅腳鷸或鷸屬其他種動物的肉。
【原形態】
體長約27厘米。嘴長,端部黑色,上嘴基部褐色,下嘴基部角黃色。虹膜黑褐色。頭頂部淺紅褐色;從嘴基到眼上白,中有褐斑;頭側和頸側白,中有暗褐條紋;眼先暗褐,略有白斑。上體灰褐,上背及翅上的大、中覆羽和三級飛羽均淺紅褐色,各羽中央有寬窄不等的黑褐色縱紋和橫斑;下背和腰純白;初級飛羽和初級覆羽黑褐色,內翈邊緣有白色闊斑,端部白色而雜以黑褐斑;小覆羽灰褐色。尾上覆羽和尾羽均白色,而有黑褐色橫斑。下體白,雜有許多暗褐色縱紋,下腹和肛周幾無,在脅處則縱紋轉為橫斑;尾下覆羽端部有黑褐色羽干紋和少許橫斑。腳橙紅色,爪黑色。
棲息於海岸、沼澤、池塘、河口三角洲等地。大多單個活動,有時亦成對。食物為昆蟲、軟體動物中的瓣鰓類以及甲殼動物、環節動物的毛足類等。
【生境分佈】繁殖於新疆西部、甘肅、西藏南部、青海;見於東北南部沿海至海南島,以及四川、雲南等地為旅鳥;並在廣東及台灣等處越冬。
【性味】《綱目》:甘,溫,無毒。
【功能主治】
1《本草拾遺》:補虛噓,甚暖人。
2《隨息居飲食譜》:暖胃,補虛。
【摘錄】《*辭典》
你可能也喜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