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虱子

【出處】《四川中藥志》

【拼音名】Yu Shī Zi

【別名】魚鱉、魚寄生

【來源】為浪飄水虱科動物張氏魚怪的全體。捕得有魚虱子寄生的魚後,自魚胸鰭的白色囊中取出,炕干或曬乾。

【原形態】

體呈長卵形,闊而扁,無堅甲,全體乳白色;雌者長達30毫米,闊約15毫米;雄者較小,長4~10毫米,寬1~6毫米。頭部複眼長卵形,黑色,有短觸鬚2對,頭下方有大顎1對,小顎2對。胸部發達,長而闊,共7節,前胸節包圍後頭部,後胸節包圍腹的1~2節,胸肢共有7對。腹部萎縮成尾狀,分5節;鰓足5對,成葉狀,在尾節下方。

寄生於魚類胸鰭後的特別囊內。其生活階段無較大的形態變化,除幼體時期外,都在囊中。不能自由游泳。

【生境分佈】有魚類的地方均有分佈。

【性味】鹹,寒,無毒。

【功能主治】治噎膈氣逆,及胸前脹痛。

【用法用量】內服:研末,1~1.5錢。

【注意】胃潰瘍吐血者勿服。

【附方】

1治噎膈氣逆,胸前脹痛:魚虱子、茴香蟲。焙乾研末,和酒服。

2治胸胃疼痛:魚虱子、狗寶末、地苦膽、地龍、螻蛄、犀角末、酒軍、青籐香、苡仁、佛手片、魚腦石。研末服。

【摘錄】《*辭典》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